原标题:【巨变彩云南 谱写新篇章】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
初冬的午后,阳光照射在鲁甸县龙树镇中心卫生院,病人们纷纷走出病房,一边晒太阳一边拉家常。
“不出镇就能把小病小痛解决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龙树镇村民张贵明说,他们一家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过去生病了就得去大医院,路程远、费用高。如今有个头疼脑热的,卫生院就能看病,省事又省钱。
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像龙树镇群众这样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的乡镇比比皆是。省卫健委数据显示:全省目前有1363个乡镇卫生院、13465个村卫生室,群众享受到的健康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小病不出村”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健康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省全力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978年至1992年,全省推行以放开市场、搞活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改革,着力增加卫生服务供给;自1993年起,实施多项医疗卫生改革,打破卫生事业举办主体桎梏,坚持多种形式办医,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0载耕耘,云南卫生健康事业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改革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的就医体验正在从看病难、看病贵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的美好愿景转变。
从看病排队到一部手机敲定就诊流程
解决“看得上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将老百姓心中的这一“老大难”问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
去了医院不知道该挂哪个专家号;交费排队要长时间等待;取个检查报告得来回跑……以往去医院看病,总会让患者遇到诸如此类的“烦心事”。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云南给出了答案——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围绕患者需求推进智慧医疗,以科学的医疗规程和便利的手续服务患者。眼下,我省大部分医院都有了智慧医疗网络体系,在手机和自助服务机上挂号、交费、查看排队进度、打印报告单等服务逐渐成为常态,患者就医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早上10时,来自祥云县旧站村的孕妇王梦华,在丈夫陪同下直接走进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找到刘继红专家就诊。“以前亲戚朋友来昆明找专家看病都得提前一周住在医院附近。”王梦华的丈夫说,现在太方便了,关注医院支付宝生活号后在家里就可以挂号、候诊,到时间来了就能看上病。这一天,王梦华的就医十分顺利,短短几个小时,她的手机陆续收到了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验项目的化验结果。
“多年前,医院便全面启动‘互联网+医疗’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就诊流程,解决了患者提前挂号、取检查检验报告单需要多次往返医院的问题。”提起就医环境的变化,昆医附二院信息统计中心主任王雄彬感触颇深。
从住院费用高到一张医保卡解除烦恼
解决“看得起病”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将百姓的这一期待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核心向纵向延伸。
去年,禄丰县实施的疾病诊断分组(DRGs)成为向全国推广的医改典型案例。该县的王庆志患糖尿病多年,最近,他感觉到每次住院时间缩短了,费用降低了。王庆志所感受到的实惠,得益于禄丰县从2013年1月起在3所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创新实施的DRGs支付方式的改革。“糖尿病在医保的分组付费标准是3397元。”医院医生孙文平说,如果王庆志住院期间治疗费用超过这个范围,就由医院支付。
记者了解到,目前昆明、玉溪、楚雄等地已全面开展DRGs付费。
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我省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解决“看病贵”的一个典型例证。
多年来,为了不让无钱看病成为群众健康的“拦路虎”,我省不断筑牢、织密全民医保体系。“生了大病有医保,出院时直接扣,免了回老家报销的麻烦。”不久前,马龙县的张民到昆医附一院住院治病花费了26.66万元,出院时,通过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即时结算,张民此次住院仅支付了现金5.4万元。
看病能报销是老百姓最切实的获得感。通过多轮医改,经历2003年新型农村医保试点到2005年全面推行,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增加到每人470元,参合率提高到98.51%,全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地区。同时,将儿童先心病等22种重大疾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提高支付比例。
为了降低药价,改变以药养医状况,多年前,我省启动实施了覆盖全省的基本药物制度,并结合云南实际,分两批遴选了166个省补充药品品种,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药品采购额年均增长20%以上;2017年,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率平均达79%,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
从疾病难确诊到一个平台千里会诊
解决“看得好病”是老百姓最美好的期许。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将百姓心中的这一期许作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内涵建设持续深化。
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曾经,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和困境。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改观。
不久前,7岁的欣欣在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性激素、B超、磁共振、骨龄测试全做了,仍无法确定病情。随即,该医院向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开启远程会诊。
落地式摄像头立在科室中间,电脑上,两地画面被清晰地显示出来。两院医生不断讨论欣欣的病情。最终,昆医附一院儿科主任医师鲁萍给出建议:“中枢性性早熟。”
一条远程会诊视频打通了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生命通道,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诊疗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覆盖16个州市204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形成了“省—州(市)—县—乡(部分试点)”四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网络体系。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下沉,是我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重要工作环节。近几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以三级公立医院为龙头的58家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全省86%的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服务绿色通道;64%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有力、路径清晰,方能成效显著。如今,云南正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补短板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全力推动建设健康云南。
数 说
“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我省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人数比例由85%提高到91.8%,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69.5岁提高到了2015年的72.7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人数比例由85%提高到91.8%。
“十二五”期间,我省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1579.43亿元,体育事业投入23.67亿元,食品药品监管投入29.8亿元,均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以上,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得到快速长足发展。
“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全省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4.18张增加到5.3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47人提高到1.8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30人提高到2.23人,与全国的差距显著缩小。(记者 陈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