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博会重头戏之一的云台会即将于6月启幕,这是一个云南和台湾两地朋友欢聚的节日。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台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云南创业发展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近期记者走访了多位台湾朋友,共同回眸牵手合作的故事:从在云南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区带领农户种植山葵的台商罗霓云,到在石屏县兴办农场带领群众种植大杨梅致富的黄丽萍;从2002年抢先在昆明建厂的台企“康师傅”到2010年在昆明正式投产的“统一企业”;从早期在云南种植蝴蝶兰的陈嘉雄,到其“海归”的儿子来滇子承父业……他们在彩云之南描绘出创业发展的美丽画卷,共同期待今年云台会为合作注入新动能。
看资源 台商扎根云岭
台湾在资金、技术、信息、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有优势,而云南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坚实基础。这使得云南近年来在台商眼中“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到云南“大显身手”。
他们中有一位女能人——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霓云。
4月末5月初正是云南山葵的收获季节。在大理、丽江以及宜良等地山葵种植基地,一片片生态种植的鲜美山葵,绿油油的,在风中摇曳,等待着农户前来收割。在这些地方,被农户收割后的山葵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被送到位于宜良县的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加工处理。
4月27日,记者来到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外场初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对近期送到的新鲜山葵进行茎归茎、杆归杆的初加工处理。经理曹艳向记者介绍,山葵全身都是宝,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兼药用植物,主要用于海鲜调味品——青芥辣的加工材料,具有强杀菌和杀灭消化系统寄生虫的作用。近年来,公司的山葵每年出口量有2000多吨,货值2000多万元人民币,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出口量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一。
在罗霓云来云南之前,她学习过食品加工专业,并在阿里山接触到了山葵产业,积累了相关经验。得知云南拥有全球颇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山葵种植条件,于是罗霓云来到云南发展。2001年9月,她在宜良投资成立了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
“经过17年的发展,员工从20多人增加到120多人,每月支付员工工资的总支出从原来的5~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最高纪录近60万元。” 罗霓云高兴地说,现在除了青芥辣外,罗霓云还带领员工开发出了具有山葵风味的花生、山葵酱、山葵豆等系列产品。在云南的发展让罗霓云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因为在云南她实现了理想。
如今,和罗霓云一样,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深耕”的台胞还有不少人。
石屏县袁家山塘秀湾农场总经理黄丽萍的父亲是台湾新竹人,母亲是石屏人。在石屏土生土长的黄丽萍作为“台胞二代”,1996年在石屏创办农场。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她也曾经历了筹资难和发不出工资的艰难时刻, 但由于一路坚持,最终她从浙江引进的大杨梅在石屏种植取得了成功,并且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黄丽萍说,现在她所在的农场一共种植了4700棵大杨梅,每棵杨梅树的年均产量达到80~100公斤,年均纯收入达到80万元,黄丽萍成为石屏县的杨梅种植领路人。她说,这些年来,在杨梅成熟的季节,北京、上海等地的商家会到地里抢着收购,今年,她们的第一单货已发到了贵州。
借通道 台企抢滩云南
落地云南的台企更多的是看好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并想借助优势,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南亚东南亚市场。
5月上旬,记者来到嵩明县杨林工业园区,只见康师傅(昆明)饮品有限公司(下称康师傅)新建的工厂在阳光的照耀下气派而时尚。在高达30米共14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内,堆满了各品种饮料产品,台湾产的自动存取机在仓库货架间来回穿梭。康师傅西南区公共事务经理孙智告诉记者,这里只有6名仓库管理人员,却管理着上百万箱货,仓库1小时出货15000箱,一个班12小时可以出货10万~11万箱,还可以做到先进先出。无论从自动化程度、存货率和出货率来讲,这个仓库在云南都处于先进行列。
孙智介绍,2002年,康师傅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为看好云南的区位优势和康师傅未来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前景,康师傅随后又斥巨资3.5亿美元,继续在杨林工业园区建设“康师傅饮品、方便面及包装生产基地”。
和康师傅一样,看好并登陆云南的还有台资企业统一企业。
5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昆明呈贡的昆明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饮料热灌装生产线采访,一瓶又一瓶橙色的饮品秒速从眼前划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从灌装填充、贴标,再到整体打包装箱的过程。
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昆明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正式在昆明投产,这是台湾统一企业在中国大陆建设的第14座综合食品加工厂。目前,企业共有3条月产能180万箱的饮料热灌装生产线和月产能在200万箱的2条方便面生产线。其产品覆盖范围主要在云南和贵州两省,以及缅甸、老挝等东盟市场。之所以要选择在昆明建厂,除了降低产品在当地的物流成本外,更看重的是想借助云南的通道优势去开拓东盟市场。目前,统一企业的部分饮品已经打进了缅甸和老挝市场,下一步将开拓统一方便面在东盟的市场。
2017年云南省台办加强产业精准对接,扩大招商引资,大力推动云台经贸合作,全年新增台资企业31户,实际到位资金2273万美元;签约项目35个,协议金额14.47亿元人民币;云台贸易额3.01亿美元,其中云南向台湾出口1.82亿美元,从台湾进口1.19亿美元。
抓机遇 青年人有闯劲
除了多年前就已经来云南发展的老一辈台商外,目前也有不少“台商二代”来到云南,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昆明创业的台湾青年中,有种兰花的、做英语培训的、还有养火鸡的,他们取得了发展佳绩。
在位于昆明广福路上的创智国际教育部,记者见到了台湾青年谢竣宇和陈俞帆。他们的父辈已在云南创业,如今,两位年轻人也来到云南发展。
谢竣宇来自台湾新竹,如今已经娶了昆明媳妇。4年前,谢竣宇和父亲来到云南。但这位不以继承家族产业为荣,“人小志气大”的台湾青年,在做了几年零添加食品产业之后,和从事英语培训工作的女友一起创办了英语培训学校,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如今,他们在昆创办的培训学校三个校区的年营业额已达千万元。
1989年出生的陈俞帆,2013年从美国大学毕业后来到云南“子承父业”。其父陈嘉雄早在1993年就来云南创业了,当时做的是统一蓄电池;2000年开始做花卉,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由其父创立的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云南省著名的蝴蝶兰种植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目前,陈俞帆在帮父亲打理公司的海外出口业务。据介绍,2018年,他们将在花卉种植方面投入运营“输美”温室,意即温室建筑标准达到美国农业部标准,种植的花卉可直接出口美国。
谈及为什么选择在云南发展,身为昆明台湾同胞青年投资协会负责人的谢竣宇和陈俞帆一致认为,这里能给年轻人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面临一个和父辈完全不同的时代。如果没有创新,打不赢生存战,也成不了台商新力量。”谢竣宇如此认为。
昆明台商协会会长勤彭蓁表示,现在大陆对台湾青年的创业和就业给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就连她在美国读书的儿子也打算毕业后来大陆发展。下一步,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到云南就业和创业将是协会重点要做的工作之一。
记者 伍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