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雨碌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后续巩固拓展阶段,雨碌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以全乡脱贫群众巩固致富为目标,聚焦“四个不摘”和“三落实一巩固”要求,围绕“收入和3+1保障”标准,按照“抓党建带巩固拓展、抓产业助巩固拓展、抓就业保巩固拓展、抓动力促巩固拓展”的思路,瞄准短板弱项,久久为功,建强基层堡垒、发展致富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全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节节提升。
党建脱贫双促双进
“党建引领”“巩固拓展”双促。将学习教育贯穿基层党建与巩固拓展全过程,建立常态化集中学习制度,把巩固拓展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课堂,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干事本领和行动自觉,确保巩固不走偏不走样。汇聚站所部门职工、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176人,组建13个包保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对标对表《雨碌乡关于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包村工作职责的通知》中的11项工作职责,负责对全乡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进行包保帮扶,把“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贯穿到巩固拓展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党建引领”“巩固拓展”双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选任8名致富带头能人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招录13名振兴专干充实村级巩固拓展队伍,优化完善四级包保联户机制,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以分层分类为基础,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特色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种植辣椒、万寿菊、工业大麻、“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产品,切实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各类资金2916.2万元,完善景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文旅资源,将雨碌大地缝、新房金佛洞、陡红古树村等特色景点纳入景村融合发展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切实把要素组织起来。走出了一条群众单干变抱团发展,党建脱贫双促双进的致富新路径。
动态监测精细精准
制蓝图,精细精准施策。严格对照“收入和3+1保障”内容及标准,制定乡级作战图、村级施工图、到户路径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把握“动态监测”要义,组织170余人深入村组,对标对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今年以来,共识别监测对象12户55人,均为突发严重困难户,风险再标注3户5人(整户无劳动能力),标注风险消除33户10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0户37人、边缘易致贫户15户4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户26人)因户施策施法,对症下药,确保“不落一人”。
建机制,精细精准帮扶。依托国家系统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自主申报信息平台和政府救助平台,建立“政府找、找政府”“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双向协同和群众主动申请、多部门会商预警、干部及时排查的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机制,并在“一月一筛查、一月一动态”的基础上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法,对“红黄绿”对象进行网格化到户到人动态分类管理,认真落实好“红灯”户“周随访”“黄灯”户“半月跟踪”“绿灯”户“月监测”的排查机制,针对排查出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政策,低保保障2002人,特困供养158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29人,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54笔,发放临时救助金102户,投入财政资金542.58万元,对全乡15862名脱贫人口及三类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定额补助,脱贫人口住房、医疗、教育及安全饮水得到持续巩固,监测对象精准施策、应扶尽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产业致富做精做优
做精传统致富产业。立足雨碌乡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引进就在文旅、温氏、湖北汇农金源生态农业、湖南方盛制药等6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中药材种植业、果蔬种植业。培育会泽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会泽红祠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4家,致富带头32人,流转土地7320亩(发展工业大麻2000亩,阳光玫瑰葡萄1500亩、烤烟1800亩、草莓600亩、万寿菊560亩、紫丹参、白芨、黄金等中草药860亩),建成温氏家庭农场7个、果蔬分拣加工厂2个、创造岗位1306个,带动1200户脱贫户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全面拓宽群众致富途径。
做优文旅致富产业。激活雨碌大地缝3A级景区自带流量优势,采用“党组织+平台公司+景区+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一体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完善“1+N”发展体系,打造“雨碌大地缝景区+餐饮美食、民宿客房、产品销售、文创公馆、景观河道、萌宠乐园”等21个旅游业态,2024年1至10月累计接待游客9.53万人次,同比增51.2%,走出乡村旅游产业全链条发展新路子。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可就地转移贫困户就业,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农旅融合、农民增收培育了模范样本。
就业稳岗保质保量
技能培训保质量。坚持志智双扶,针对全乡劳务输出量大的实际,对13个村1378户2005人针对性开展种养殖、电焊、竹编、山药种植等技能培训,使贫困对象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竞争优势。加大转移就业力度,2024年,累计转移就业18197人,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7244人(省外国内务工有641人,县外省内务工有5455人,县内务工有1148人),为2902户6508名在外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367.2万元交通补贴,通过实施转移就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3万元,多措并举提升脱贫户的增收能力。
公益兜底消存量。通过“送岗到户”的形式大力宣传,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就业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公益岗位吸纳力度,解决零就业、难就业家庭问题,2024年全乡开发公益性岗位711人(其中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196个,人均增收9600元/年,利用村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83个,人均增收9600元/年,开发生态护林员365个,人均实现增收8240元/年,专职护林员67个,人均增收6600元),实现全乡无零就业家庭。
党员群众同心同向
同心找增收路径。坚持“拓展看党员、巩固靠群众”的理念,紧盯党员、群众这两个事关巩固拓展大局的两大主体力量,创办“两校一中心”(“流动党校”“新时代农民夜校”“党群服务中心”)宣传党的政策、传播乡风文明、公开评议好人、教授种养技术、积极为民服务,凝聚力量,坚定信心。2024年,组织乡村两级行业专家、返乡创业人员、龙头企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开展研讨,开展农民夜校、流动党校143场次,帮助220名群众学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控、蔬菜育苗等实用技能,组织43名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激励433户脱贫户主动要求找路子,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致富增收的积极性。
同向建和美家园。以小组为单元,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你出料我投工、共建美好家园”“竹篱笆”装点“新家园”“党员带群众、共奔小康路”等系列活动。2024年,在全乡各村设置垃圾箱188个,动员群众安装小三格1338个,户厕改造218座,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面貌不断改善。引导群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生活垃圾自觉入箱、房前屋后定期打扫、畜牧粪便及时清理”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做到思想上“不落后”、行动上“不掉队”,逐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通讯员:卢玉飞、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