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丨永不磨灭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长征印记”
  • 发布日期:2024-10-23
  • 来源:云南网
  • 阅读量:3344

长征胜利纪念日

 

  90年前的10月17日至20日,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88年前的今天,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征程,红军战士一次次与敌人交锋,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写下了人类历史的传奇。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致敬先烈!

 

  中央红军两进两出云南,走过了昆明、曲靖、昭通、楚雄、大理、丽江、迪庆等七个州市,包括威信、会泽、寻甸、禄劝等34个县市,从“乌蒙磅礴走泥丸”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集结威信扎西,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乌蒙山区,取得乌蒙回旋战的胜利……1935年、1936年,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途径威信、镇雄、巧家等地,在当地留下来《苗汉一家亲》《难舍的Х光机》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沿着红军长征经过云南的足迹,细细品读长征史诗中的云南篇章,寻访云南的长征记忆,寻访永远在路上的长征精神。

 


苗汉一家亲

如今的威信水田湾子苗寨寨门 图源民族时报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在扎西集结的时候,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煽动,不少青壮年包括年轻女性都跑到大山里躲藏起来,长期受歧视和压迫的苗族同胞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周恩来了解这种情况后,指示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说,扎西是个苗、汉、彝多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部队补给会很困难,一定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严守红军纪律,尊重民族风俗,深入群众中做思想工作,用实际行动粉碎敌人的造谣污蔑,让扎西老百姓都回到家里。“做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红军进入威信后,先后在大河滩、长官司、罗布坳、三口塘、斑鸠沟等地召开穷民大会,提出“一切民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民族解放!”等口号。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大量书写上“苗民是受压迫的弱小民族,要拥护苏维埃加入红军!”“弱小民族团结起来,拿起刀枪,争取民族的平等解放!”等标语。红军指战员都按照要求严守纪律,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坚持“做好事,勤宣传”。

  红九军团驻扎扎西田坝青公式林时,军团首长听到房东陶玉清谈起苗族首领熊治荣的情况,便邀请熊治荣见面。熊治荣到了青公式林后,军团首长在谈话时向他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平等,反对大民族主义,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革命队伍,动员他团结组织苗族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争取民族的翻身解放,并希望熊治荣转告其他人:“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是一家人”“红军决不伤害少数民族”。红军首长的这些话语,是活了几十年的熊治荣闻所未闻的,他只听说他们的祖先一次又一次遭到追杀和迫害,最终才选择在这边远的山区定居下来,而今这红军竟这般照顾苗族,很是感动。军团首长一直和熊治荣摆谈到第二天早晨,在送熊治荣回家时,还送他一摞宣传材料,并赠送两把银币和一兜食物。

  红军对苗族的尊重,赢得了苗族人民的拥护。

  军委纵队路经水田湾子苗寨时,在一棵被苗家奉为“神树”的紫薇树前,苗胞们听懂了红军的主张后,热情地邀请红军喝苗寨“神水”,祝福红军喝了“神水”后能打败“白狗子”。

  威信麟凤柏乡一对苗族夫妇还冒死救助流落的红军祁明金。威信苗族群众亲切地把共产党、红军称为“大救星”,尊称毛主席为“公公”。中央红军离开扎西回师东进后,苗族同胞们日夜盼望红军回来,很多苗族聚居地还传唱歌谣:“二天公公转回来,分田分地又分粮,有吃有穿喜洋洋。”

  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苗族人民建立起亲如鱼水的关系,使苗族同胞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其后,大量的苗族青壮年踊跃加入红军、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成为部队的有生力量。(中共威信县委党史研究室)

“我的命是红军给的”

  红军长征过威信扎西时,红三军团在扎西街派出部队打击土豪地霸,一队红军奉命围攻位于麒麟坳的胡志仕家碉楼。由于碉楼大门紧闭,喊话也不见楼内有任何反应,红军疑有藏敌便开枪震慑。没想碉楼内堆放了大量黑火药,射击时火星引起火药爆炸,顿时浓烟四起。

 

扎西会议纪念馆 图源民族时报

  突然,碉楼内传来小孩的啼哭声。什么?碉楼内有群众!险情就是命令!进攻碉楼的红军听到哭声后立即停止射击,迅速冲上前去砸烂大门,带队的指挥员和一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冲入火海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火势也越来越猛,大火已经蔓延到二楼快到三楼了,墙壁上的石头被烧得噼啪作响。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焦急地呐喊着,有几个战士打算把衣服打湿然后冲进去一起营救小孩。正在这时,之前进去的两个红军终于将惊惶啼哭的小孩抱了出来。

红军在镇雄雨河张贴过的布告 图源民族时报

  碉楼内的这名小孩叫贺天佑,是扎西上街人,听说红军进城,父母将其送到亲戚胡志仕家碉楼里“躲难”。前一天,碉楼主人胡志仕看见红军越来越多,觉得躲在碉楼已不安全,便携全家逃往后山躲藏,却将四岁的贺天佑遗忘在碉楼内。红军攻碉楼时,贺天佑正在三楼熟睡,听到枪声和爆炸声后被惊醒,见碉楼起火便大声啼哭。幸亏红军战士及时相救,他才平安脱险。

扎西镇江西会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 图源民族时报

  红军在向当地群众问明情况后,将贺天佑托付给可靠的人家暂时寄养。新中国成立后,贺天佑成了扎西饮食合作社的一名职工。他经常对家人及单位职工说:“如果当年不被红军救出,我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我贺天佑的命是红军给的,是共产党给的!”(中共威信县委党史研究室)

 


难舍的“照病机”


图源民族时报

  “照病机啊照病机,我真舍不得你。去年突围在江西,我就抬着你。雨天行军路又滑,宁肯摔我不摔你。大雨大雪漫天来,我用油布盖好你。扎西轻装是第一,只能忍痛寄存你。”

  这首流传在威信县的红军歌谣,讲出了红军将士与X光机(又称为“照病机”)的情缘。

  这台德国造的X光机,当时是上海地下党组织冒着极大危险,把它装进棺材扮作出殡,才送到中央苏区的,负伤的中央和军委领导王稼祥、陈毅和不少红军将士的伤病,都是这台宝贝“照出来的”。宝贝的名气越来越大,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都把这台X光机叫做“照病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出发时,总卫生部长贺诚专门叫人做了一个结实的箱子,小心翼翼地把X光机装了起来,由两个民夫抬着,附件则装在两个小木箱里,由负责照片的军医欧阳辉、周洪生抬着,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央苏区抬到贵州,又从贵州抬到云南扎西。

  听说X光机就要被精简,总卫生部长贺诚说什么也舍不得,指示医政局长陈志芳,就是把其他医疗器械丢了,也要保护好X光机。

  贺诚的“固执”,谁拿他也没办法。毛泽东找到贺诚说:“我们的部长啊,怎么变得小气起来了,不就是一台机器嘛。将来全国解放了还缺少个X光机?蒋介石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你去接管就是了!”

  贺诚说:“主席,X光机在我眼里,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我宁可牺牲我自己,也舍不得丢了它。”

  毛泽东耐心地开导贺诚,精简非战斗物资和辎重武器,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有效消灭敌人。这台机器的确珍贵,但再珍贵也没有人的生命珍贵。并表示:“这样吧,我们也不把它丢掉、埋掉,那样就损坏了。我们找一户信得过的老乡,叫老乡给保护好,以后我们又来找老乡要回去,你看行不行?”

  贺诚何尝不知道精简轻装的重要性,但就是舍不得,心里着实不愿意,但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忍痛割爱,非常坚决地说:“按主席说的办。”

  毛泽东进一步嘱托道:“这件事你要亲自过问,安排妥当。”

  贺诚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要陈志芳找一户可靠人家把这台宝贝藏起来。

  这天,负责拍片的军医欧阳辉、周洪生和几位红军战士抬着装有X光机的箱子,跟着陈志芳来到杨家寨,找到事先联系好的杨保和。

  杨保和按预先的约定,不动声色地把X光机抬到自家楼上,用破草席盖得严严实实。

  陈志芳反反复复进行查看,并将几块大洋交给杨保和,压低声音说:“老乡,要保守秘密,不要让国民党搜出来,我们回来的时候还要来取。”

  杨保和嘴唇哆嗦、轻声说道:“请长官放心,我会保护好‘照病机’的。”

  第二天卫生部就要离开杨家寨了。贺诚遥望着杨保和家,惦记着曾经为红军立下汗马功劳的X光机,眼睛湿润了。

  三年后,杨保和被亲戚廖某出卖,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派兵搜走了这台“照病机”。杨保和及隔壁堂兄一家4个男丁都被抓进大牢,三年后才由家人凑钱把人赎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威信县红军文物征集组找回了这台X光机,存放于扎西会议纪念馆。

  这台普通的X光机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寄托着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依依不舍之情与对革命胜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岁月流转,不朽的是革命精神,不变的是初心使命。这些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至今仍然温暖人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进入新时代,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策划:李洁

  编辑:何宣颖

  设计:李雪

  综合自新华社、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