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胡晓蓉)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省三次产业发展逐渐趋于均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工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日,省统计局发布调查数据,系统梳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探索历程和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矿产、文旅、生物等资源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持续深入,总产值达6834.50亿元。茶叶、花卉、坚果、咖啡、烟草、天然橡胶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绿色能源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实现产值3993.78亿元。全国规模排名前10的水电站6座在云南,规模以上工业水力发电量较2012年增长1.8倍,稳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时,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1441万千瓦,均居全国前列;矿产资源领域实现产值7479.1亿元。其中,绿色铝产业产值1184亿元,稀贵金属产业实现聚链成群,产值超500亿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分别增长24%、52.3%。
1992年,随着昆明、曲靖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落成,云南园区发展正式扬帆起航,30多年来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蓬勃发展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推动重点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园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园区经济稳步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园区工业快速发展,2023年,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647.7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7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快于全省增速2.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7.2%。园区聚集效应增强,截至2023年末,全省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87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4.7%。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把壮大口岸经济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出路,统筹推进28个口岸和自贸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优化监管流程,探索沿边开放开发新模式,创新实行昆明市托管磨憨边境口岸新模式,以口岸经济发展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货运量3903.6万吨、同比增长32.2%;出入境人员1428.4万人次、同比增长890%;出入境交通工具248.1万辆(架、列、艘)次,同比增长168.1%;边境贸易进出口额增长51.5%、边民互市贸易增长55.3%。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效持续在全国领先,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