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龙区鸡头村街道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出“四联互嵌”新模式,打造民族团结新样板。
“阵地联用”,民族团结升温度
“现在来办业务,一进门宽阔敞亮,有些繁琐的业务,再也不用左一个窗口右一个窗口跑了,工作人员还贴心帮办代办,真是太好了!”前来鸡头村街道办事处办理社保业务的孟女士称赞道。
鸡头村街道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将社会事务办、党群服务中心“微阵地”转换为释民惑、解民忧、暖民心的“根据地”。街道整合资源,将原来分散的单独窗口升级打造为开放、可互动式窗口,政务服务“多窗变一窗”,实现了进驻事项无差别办理、群众无差别服务的目标,立足开放式服务阵地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凝聚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合力。
“文化联建”,民族团结增厚度
鸡头村街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组建“石榴籽”讲师团,围绕“文化联建融合,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思路,持续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路上与彝、苗、回3个世居少数民族之间发生的故事,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近年来,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累计提供宣讲讲解750余场(次),超10000余人。
“每年的丰收节、花山节期间,我们都会邀约周边村寨各族群众相聚在一起交流致富经验,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分享农业生产知识、交流生活经验,也为适婚青年男女架起鹊桥,勾画美好生活蓝图!”鸡头村街道长凹子居民小组组长张超明边感叹边竖起了大拇指。该居民小组通过跳“苗族团结舞”,加强了周边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让民族文化“活”起来,既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人人争做“石榴籽”、处处盛开“团结花”的浓厚氛围和创建合力。
“服务联享”,民族团结提速度
“娃娃不在身边,我年纪大,又不会用智能手机,辛苦你们每年都到家里帮我交医保。”鸡头村街道高枧槽社区长凹子居民小组张大妈对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的帮助表示感谢。
鸡头村街道制定“4件民生实事”“3项重点行动”和“3个重点项目”,各社区分别明确“1件民生实事”“1项重点行动”和“1个重点项目”,清单式推动工作落实。同时,街道创新打造“流动服务窗口”,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爱心服务送上门等形式,为辖区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少数民族老人提供帮办代办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民生事项10余项,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与辖区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组建结对帮扶,为各族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困难帮扶、医疗、教育等服务活动200余次。
“治理联抓”,民族团结显力度
“我们社区世居汉、回两个民族,社区党总支在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将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形成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网格体系,三级网格分别由各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或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员,形成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网格为基本单元、网格员为前端的治理格局。”瓦仓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光亮说起社区的情况来如数家珍。
鸡头村街道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完善治理体系为重点,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根本,推动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邀请少数民族党员、有威望的长者、社区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动态了解群众诉求,把法律政策与民族风俗相结合,采取联动调解、法治宣传、民族政策宣讲等方式,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政策解读等100余次,激发各族居民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搭建起了街道、社区和各族群众的“连心桥”。
鸡头村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四联互嵌”新模式,各族群众在阵地、文化、服务、治理的“互嵌”氛围中真正做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辖区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