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凤凰街道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千万工程”核心要义,机制先行,强基固础,规范提升,绿化美化,以“三聚”实现了街道“三变”,强产业、美乡村、和群众,奋力谱写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组织聚力,动力变动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三线工作法”,激发“组织动能”,推进河东社区示范村建设,充分展现了“凤凰速度”。组织谋划在一线。街道按照“规划先行、机制先建、平台先搭”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一把手”任双组长的河东社区示范村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高起点站位,高标准推动。抽调精干力量12人,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明确任务、细化分工、统筹推进;领导小组成员、专班干部下沉村组一线,实地踏勘,分组入户,更好地倾听民声民意、科学谋划,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党员带头在前线。全面推广社区事务党员先知、先议、先行“三先”模式,组织召开专题工作4次、党员大会4次、群众会10余次,凝聚发展共识,收集村情民意,找准问题病灶,研究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用组织的决心强化群众的信心;少数民族党员率先垂范,深入到各家各户积极宣传贯彻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起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党员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内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作,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三堆”,在空地上撒种养花,将“三堆变三园”。干部担当在火线。街道、社区、组三级干部,编队包社区包组包户,深入基层一线,分别在梨园、陈湾、上新民、小海子、高湾村新建5个活动中心,白天和群众一起补环境漏洞、增宜居亮点,晚上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开院坝会、火塘会,对河东社区示范村建设工作形成统一的推进意见,并实行“公开唱帐”,干部主动作为带动老百姓主动配合。随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群众的思想包袱卸下了,发展意愿更强了,发展信心也更足了。
产业聚能,资源变资本。以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党工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主体、企业投资、合作社运营的发展战略,聚合零散土地,盘活无人居住的老宅、闲置的学校等“沉睡”资源,以“静”为“动”,变“废”为“宝”,助推和美乡村建设。技能培训拉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本着“学员想学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的理念,充分研究产业特点、村民就业创收增收渠道等,形成针对性强、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工作,今年以来,街道组织群众参加农业技能、手工艺品制作等培训班7次。特色产业推动。街道以解决辖区居民“增收难”为突破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围绕“一村一品”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规模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宣威市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食用玫瑰、无土栽培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等种植基地200多亩,带动群众就业50多名,将原闲置的老村委会老学校,改造为冷库、仓库及火腿腌制厂房,新建农特产品钢架储存仓库1000平方米,并以10万元每年的租金租赁给宣威市莘虹食品厂,村集体经济达30万元以上。利益联结带动。街道抓住沪滇协作项目契机,在人口较为聚集的河东社区新建了凤凰集贸市场,充分释放扶农助农政策红利,对市场所有固定商户免收物业费、卫生费,降低了商户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商户经营积极性;集市设置了3000平方米经营面积,分为农产品区、自由交易区和商铺区,分区明晰,交易便利;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确定农历逢一、逢六为赶集日,集贸市场赶集日当日根据人流量灵活设置运营时间,为居民交易提供便利。“小市场”装着“大民生”,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辖区居民的“菜篮子”拎出了幸福感。
措施聚合,特点变景点。坚持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通过规划管控、环境修复、景观营造等措施,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带动整体环境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河东示范村。规范有序建好村。依托“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河东社区农村房屋建设全面依法严格管控,通过一规划、二审核、三核验的批建流程,敞开安居乐建“前门”;采取一巡视、二查验、三拆建的惩违流程,堵住违法乱建“后门”。全域推进河东社区路网升级工程,实现河东社区水泥路基本全覆盖,共油硬化38公里主干道。多效治污净好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机制,编制村级“垃圾十条”“污水十条”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管好两污,净化环境。配齐村组保洁员队伍,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全覆盖,社区共配保洁员17名,垃圾箱18个,专人负责,确保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周边环境的整洁,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处置一体化,完成“户减量、组保洁、村收集、企业运转、市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增植补绿护好村。大力破除脏、乱、杂,装扮庭院、美化人居,提升绿色植被覆盖率,主干道路、庭前屋后,见缝栽绿,达到90%以上的村居绿化率。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在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和主次干道、活动广场等乡村公共空间,合理规划布局绿化空间,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广植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千方百计增加绿地绿量。
(通讯员:张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