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罗平县大水井乡:“四抓促四变”旧貌换新颜
  • 发布日期:2024-09-27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7629

近年来,罗平县大水井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抓规划统领、“两污”治理、乡风文明和制度保障,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盯紧农村“脏、乱、差、污、堵、破”等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助力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抓规划统领,变“无序建”为“有序推”。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解决农村乱盖乱建难题。一是统一规划。通过“全域摸底调研、全员参与规划、全民知晓内容”,以“画百姓看得懂的图、说百姓听得懂的话”为目标,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从“墙上”落到“地上”。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及标准化成果入库,入库率100%,为实现土地空间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二是统一风貌。结合乡土风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现状,确定了“青瓦白墙灰线条”的建筑风貌,同时,将居民建房总高度控制在15米范围内,既做到民居整体风貌统一化、具体户型协调化,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农村特点和乡土味道,有效提升乡村特质、品质、价值和颜值。

抓“两污”治理,变“脏乱差”为“净绿美”。着力补齐两污治理短板,推动村庄清洁,改善村容村貌,让“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成为历史。一是清农村污水。通过新建氧化塘、三格化粪池,利用闲置沼气池、安装污水管网等方式,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减少村庄污水乱排横流现象。今年以来,已完成32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路面横流的污水有了“归宿”。同时,加大对户厕及公厕的改造力度,截至目前,共完成户厕改造86座、公厕改造2座,促进了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文明习惯养成。二是清生活垃圾。按照“村村有垃圾箱,村村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垃圾箱283个,保洁员227个,垃圾清运车9辆。同时,充分利用“一码报、马上办”平台,建立信息畅通机制,保证各村生活垃圾不落地、白色垃圾不过夜、箱内垃圾溢出。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三堆”40余吨,清运垃圾200余车,1400余吨,“飞舞”的垃圾不见了踪影,进一步亮化了村容村貌。三是收取保洁费。按照30元/人的标准,收取村庄保洁费,其中50%用于垃圾清运,50%用于支付各村保洁员工资,为村庄干净整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能调动各村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人居环境整治创造条件。

抓乡风文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推动“人居环境大整治,生活习惯大提升”攻坚行动,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村庄卫生环境。一是村规民约束行为。把房前屋后卫生清扫、柴草堆放等“门前三包”纳入《村规民约》、悬挂三包责任牌,用制度约束行动,用行动提升素养,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活动。以农户整治家庭“小环境”促进村庄人居环境“大治理”。二是积分评比改习惯。每月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大比拼”活动。对12个村(居)委会开展人居环境积分评比,结合“红黑榜”方式,对积分排名前三位的村委会以红榜公示,积分排名后三位的村委会以黑榜公示。同时,统筹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按照绩效考评的方式,对每个村(居)委会人居环境进行考核,在全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励群众常态化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三是文明宣传造氛围。通过院坝协商会、乡贤会、群众会等方式,对人居环境、文明风俗习惯等进行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群众自觉自愿、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环境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共开展人居环境宣传20余场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入脑入心,激发了广大群众自觉“收拾屋子、打扫院子、整治村子”的热情。

抓制度保障,变“一时美”为“常态美”。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和建房保证金制度,真正实现长效长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联审联批制度。整合农经、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职能资源,成立农村居民建房联审联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建房资格、位置、面积等进行严格审核,破解农村建房“管不好、管不住”难题。同时,在村庄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网格员规划协管作用,推动居民建房合法、有序。今年以来,联审联批领导小组共召集会议9次,审批居民建房61户。二是建房保证金制度。由村集体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将建房保证金作为农村居民建房审批的前置条件,按照5000元/层的标准收取建房保证金,建设完工验收合格后,再退回给农户,通过保证金的方式,对农户建房进行约束,有效避免不按审批建房的情况,保证了村庄的有序,提升了村容村貌。

下一步,大水井乡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一核两线三区四业”发展思路,锚定目标、齐头并进,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讯员:阮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