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由来,宣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宝山镇被古村居住着523户1586名彝汉村民。全村地形面貌因受“两山夹一沟”深沟和斜坡的特殊地形限制,100多年来,东南两边的彝汉村民们世代居住在山沟东南两边生存发展至今。
山沟东边萨姑梁子,有三个自然村现有农户254户786人,萨姑梁子的村民去村卫生所、完小、村委会或者走亲戚家,都要徒步于半山腰斜坡小路,东南两边村庄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因为山沟这一“拦路虎”,开车去南面村子,只有从顶端梁子上绕行,有6公里左右的路程,山沟阻隔、地形复杂、人员分散是之前的真实写照。
村支书滕仕江指着“挂壁路”介绍,现在新修通的这条水泥路是机耕路项目,是在以前半山腰斜坡小路的基础上拓展扩建的,1991年被古村委会决定从山垭口沿着半山腰修一条横穿深沟悬崖,距离最短且连接东南两边村民的牛车路,实际上全是坚硬的石壁。牛车路这个想法因为没有充足的雷管炸药,于是只能改修一条半米宽的毛坯小路。
被古村坚持党建引领解决村民难事急事,在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得以实现,这条半米宽的“挂壁路”也迎来了扩宽硬化的机会。经勘察设计,打通半山腰“挂壁路”长度1.38公里,宽4米,可供农用车、农机等机动车通行的水泥路。有了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上专业施工队,工程进度快,水泥路面嵌到了家门前。
如今,这条新修建的机耕路将东南两头的村庄有效连接在一起,结束了被古村民“有机动车无路”的窘境,这条1.38公里长、4米宽的“挂壁路”,开车的话需要5分钟左右,车程缩短了近10分钟左右。
道路通,买猪买鸡、买土特产、买旧电视、旧冰箱……热闹得很。南边村子已经建设了标准化干酸菜厂。此举,更加激发了东南两边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热情,“挂壁路”上汽车、农用车、三轮车缓缓行驶,东南两边的村民群众以及商贩互联互通更为频繁,“挂壁路”畅通了村民致富路,有力促进被古村经济发展。
作者:周克江 陈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