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以礼街道紧紧围绕“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探索采取阵地互嵌促融居、治理互嵌促融合、产业互嵌促融聚、服务互嵌促融入、活动互嵌促融心的“五促互融”工作法,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共建民族交融“连心桥”,实现了3.3万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两相宜。
阵地互嵌促融居。聚焦搬迁群众最急需的就业、就学、就医“三就”问题,累计投入资金4.62亿元,先后实施了会泽县实验高中大成中学、以礼小学和会泽县中国中铁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实现了广大学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一条龙”直通车就学,满足了所有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学需要。共计引进就业帮扶企业(车间)33家,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5000余人。投资900余万元打造“数智化管控中心”,依托1273个高清监控探头和“一标三实”、人脸识别信息大数据库,开发“数智以礼”管控应用系统,实现辖区动态“一屏”调度指挥,“人防+技防”多角度、立体化巡防管控。投资100余万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个,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活动的好去处。紧盯“386199”弱势群体,创建党员活动室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文体小广场5个、职工驿站11个、小哥驿站7家、网格议事亭6个,有效推动服务群众阵地建设全覆盖。
治理互嵌促融合。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实现了辖区95个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全覆盖,推动党建工作下沉小组,打通治理神经末梢,激活治理效能。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整合辖区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力量,优化整合服务群众各类资源。用好16名驻村工作队员和19名行政执法人员,充分发挥街道干部、村组干部、基层治理专干、调解员等作用,走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走访+下访+接访+约访+回访+包案“五访一包”工作机制,采取网格入户走访、干部下访、领导接访、党群服务中心约访、定期回访等方式,第一时间摸排收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2024年以来,街道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6起,成功化解133起,调处率达99%。
产业互嵌促融聚。聚焦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这一定位,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把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劳动力资源+企业研发地”的模式,引进电子加工、服装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各类企业(车间),打造了县城安置点3分钟就业服务圈的“以礼实践”。2024年,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集“就餐、住宿、出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金融、维权”为一体的3分钟就业服务奋斗驿站。奋斗驿站总面积2367.73平方米,规划建设创业中心、技能培训室、零工驿站、奋斗驿站餐厅等功能齐全的功能室,还设有131个床位,分为男女公寓和夫妻间的舒心公寓,可为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产业工人提供集中供餐、拎包入住、送岗到家、定岗培训、维权服务、矛盾调处、孩子托管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全面解决了就近就地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服务互嵌促融入。按照“多网合一、组网合一”思路,精细划分分108个网格。将辖区33家企业划为独立网格,实现无缝衔接、互为补充。推行每个网格1名专责网格员、2名兼职网格员、N名层长的工作模式,组建网格“善治会”,70名街道干部下沉到网格开展工作,楼栋每2层推选一名党员或群众担任层长,组织开展邻里互助活动。街道共配备专责、兼职网格员329人,吸纳50余名外卖员、快递员担任“兼职网格员”。聚焦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街道7个搬迁安置组团(小区)积极探索开展“干部面对面”为民服务活动,通过零距离听民声、点对点解难题,着力解决好居民身边鸡毛蒜皮的“大事”。2024年以来,街道通过开展“干部面对面”活动共收集物业管理、就近就业、创业贷款、车辆停放等各类问题238个,已解决229个,9个问题正在协调解决当中。
活动互嵌促融心。建立治安巡逻、就业服务、文明引导等志愿者队伍13支,常态化组织开展“义警联盟护学”“邻里互助行动”“爱心妈妈守护”“知心姐姐辅导”等各类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持续开展“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搬迁群众自觉遵守社区《居民公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同心同乐共创和谐,相约相聚幸福以礼”文艺汇演,宣传搬迁安置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持续深入开展“知法明理.平安家庭”“知法明理.平安成长”“知法明理.平安务工”普法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2024年以来,街道充分利用周一学习例会、道德讲堂、院坝会等平台载体,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等学习3000余(人)次,让党的声音走进搬迁群众家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