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富源胜境:“党建红”引领“治理安” “小细胞” 释放“大效能”
  • 发布日期:2024-07-15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0407

近年来,富源县胜境街道聚焦群众新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夯实基层善治之基,练好基层善治之伍,谋好基层善治之策,从小切口入手办好为民微实事,不断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群服务中心“小窗口”搭建便民“大平台”

建强“主阵地”。按照“融合共享、一村一策”思路,以“三去两提升”为目标,对街道和10个社区共11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质改造。在改造中将80%以上空间用于服务群众,通过功能叠加、一室多用,实现便民服务、文化休闲、学习提升、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五项功能区全覆盖。同时在充分挖掘原有资源基础上,结合实际整合闲置资源,实现设施上提质、功能上扩容、服务上增效。服务“零距离”。认真梳理政务“一站式”服务和综合窗口办理事项清单,街道设置1个无差别受理服务综合窗口+4个特色服务窗口,社区设置两到三个代办事项窗口,根据群众需求,创新智慧办、一窗办、帮代办、加时办、上门办“五办”模式,最大限度服务好辖区群众,不断提升党群服务温度。活动“多元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聚力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书香胜境电子书吧”“小哥休息站”“小微服务站”“亲子活动室”“科普教育长廊”、母婴室等特色功能区,按照“年有计划、月有主题、周有活动”制定文明实践活动清单,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

基层治理“小分队”厚植为民“大情怀”

党组织“领跑”做示范。针对辖区新建商住小区较多,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应建必建的原则,能成立党支部的成立党支部、能成立党小组的成立党小组,共成立小区党支部1个、网格党小组22个。探索“楼域”理念,针对同一管理团队、不同管理单元,成立联合党支部1个。巩固大党委建设成果,实行物业企业管理人员和社区“两委”班子、小组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组织融合促进服务融合,形成同频共振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志愿者“带跑”激活力。组建“8+N”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剪纸等专业愿服务队11支,常态化为辖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助老爱幼等各类志愿服务,让党的声音宣讲到家、节日祝福问候到家、生活困难温暖到家、矛盾纠纷调解到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网格员“助跑”齐参与。结合地缘、人缘设立127名网格员和411名联户长(楼栋长),充分发挥网格员、楼栋长化身基层治理“及时雨”的作用,开展“面对面”宣讲 、风险隐患上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探索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选聘33名社区辅警,实现“网格”与“警格”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延伸社区服务触角,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重点服务“小载体”撬动惠民“大幸福”

聚焦“一老”,绘就最美“夕阳红”。组织48名志愿者定期开展“敲门”服务,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解决留守老人生活中的急难问题,共服务困难老人269人,服务达到1703次。不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3年以来,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胜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4667.46平方米,新增床位100张,安置集中特困供养人员37人,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启动运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一顿饭”的小事入手,在四屯社区和外山口社区将“幸福食堂”开在了居民的“家门口”,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热乎饭”,尝出了幸福的好滋味。聚焦“一小”,托起多彩“少年梦”。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在后矿社区打造“四点半课堂”,吸纳6名教师志愿者、3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定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文明礼仪、兴趣小组、心理健康、文化沙龙等教育活动,切实解决辖区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陪护、作业无人辅导的难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聚焦“青壮”,助力青年“更出彩”。根据农村群体就业需求,组织开展网络创业直播、面点成型等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助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招聘会,及时推送岗位信息、畅通再就业信息渠道,用心用情缓解就业压力。

下一步,胜境街道将持续变“行政末梢”到“基层治理前哨”,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活治理,把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工作前置,推动基层治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作者:胜境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