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发挥廉政风险防控“治未病”作用
发布日期:2024-06-27    来源:珠江网    浏览:10644

作者:中共富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陈绍友

《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廉政风险防控如同“上医治未病”一般,对党风政风发挥着“治未病”的作用。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就像上工一样,能够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腐”“防质变”的作用。

如何练就上医“治未病”精湛医术。一是认识要全面而精准。《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正如“上医”医国需要对国家治理规律有深刻的认识,作为监督执纪人员,也要对廉政风险有深刻的认识,要对廉政风险重点岗位、风险环节、风险内容、重点人员、风险点等有清晰的认识、精准的把握。二是排查要全面而精准。个人要结合工作岗位职责,创新排查方式,采取自己查找、分析案例查找、邀请同事查找等方式,将自我查找和他人查找结合起来,全面排查可能引发廉政问题的风险,查找存在的廉政风险和问题。三是评判要全面而精准。个人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依据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程度等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进行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体现出个人对排查出的风险内容危害程度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下一步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的是否具有精准的针对性和防控的有效性。

要做到“药到病除”,“对症下药”是关键。《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曰:“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要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疾病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同样,就廉政风险防控而言,问题查摆出来后,个人要根据廉政风险内容和风险程度,依据党纪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具体管用的防控措施;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备,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以督促防控措施落实,确保每一个岗位、每一项职责、每一名干部职工不发生任何违纪违法行为,达到“上医治未病”的效果。

要彻底切除病根,需要多点发力。正如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来治疗。廉政风险防控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觉悟。通过对党章党规党纪、国家法律法规、党史国史、国家大政方针等的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绷紧廉洁从政的思想之弦。二要完善廉洁从政的制度机制。依托“清廉富源”建设,开展“清廉机关”“清廉家风”、廉洁文化建设等活动,坚持以文化人、以德养廉、以廉润心,以制度规范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三要系统推出理想信念教育、政德政绩教育、纪律规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家教家风教育、警示教育等,切实发挥廉洁文化在廉政风险防控中的示范引领、教育熏陶作用,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在“防腐”“反腐”中切实发挥作用。

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治未病”的作用,探索更多管用的办法、有效的手段,推动教育、预防、惩治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