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宣威市人社局:民生为本 人才优先 服务发展促和谐
发布日期:2024-06-21    来源:珠江网    浏览:9871

近年来,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五个聚焦统筹推进就业、社保、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人社事业全面发展,以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参保扩面、降费减负、人才引育、治欠保支涉及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凝聚起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为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人社力量

开展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学习

一、聚焦创业就业,和谐共筑就业“增收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积极探索“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增收入”就业增收路子,多措并举打好就业服务“组合拳”,深入实施“转移输出推动就业、创优平台拉动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激励创业带动就业”四大举措,不断优先就业政策,倾心破解就业难题,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教育引导转变就业观念,提供质量更优和覆盖面更广的就业服务,与全市各族群众和谐共筑就业“增收梦”,增强各族群众“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让“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坚持市、乡、村、组四级联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各族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极力营造浓厚靠双手能致富氛围;举办招聘会、洽谈会,“量身”定制就业方案,“面对面”岗位推荐,鼓励和动员农村劳动力积极外出就业,大幅提升就业惠民政策知晓率,激发各族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劳动力自身特色和意愿,开展民族刺绣、肉猪养殖、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带动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56.97万人,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1.07万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350人,认定就业扶贫车间61家,建立了8个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站,积极为各族群众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最大限度调动各族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帮助和带动全市各族群众实现就业创业,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宣威与江苏扬州市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


在宣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2023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专场招聘会暨集中输送活动

二、聚焦社会保障,织密民族团结“民生网”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力做好各族群众民生保障工作作为推进社保领域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各族群众民生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积极优化参保结构,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专项行动,探索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民生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各族群众福祉不断增进,切实为各族群众提供民生保障。截止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0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工伤保险参保6.3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1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7.84万人。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减压器”和“稳定器”作用,综合实施社保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扶持等扶持政策,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申报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减轻企业缴费压力,稳定就业岗位。做好社保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养老保险脱贫攻坚成效,强化部门联动、信息协同共享,积极做好重残、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作,切实兜牢各族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底线,让各族同胞共享发展成果。

三、聚焦人才引育,激活民族人才“蓄水池”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坚持“引进”与“培育”两手抓,大力促进各族人才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依托“珠源工匠”“拔尖乡土人才”“技能大赛”等平台,挖掘各族各行业技能人才,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为宣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年度考核、初任培训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评定、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晋升等有关政策,着力强化培训,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人才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新提高。继续实施好“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从事支农、支教、支医服务工作,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四、聚焦劳动权益,守护民族同胞“钱袋子”

坚持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助力提高全市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让各族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高度重视各族劳动者维权服务,着力规范劳动者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以根治欠薪为抓手,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要求,严格要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治欠保支“六制一金一表”制度。建立来信、来电、来访、网络平台等多种投诉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2023年共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1519件,为2300余名劳动者讨薪2184万元。健全完善调解仲裁流程和办理机制,及时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调解仲裁。2023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8件,审理办结198件,结案率为100%。其中调解结案56件,裁决结案142件,调裁支付劳动者各项经济补偿待遇2189万元。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确保将各族群众劳动权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到企业开展政策宣传


在宣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实训教室开展育婴员培训

五、聚焦优化服务,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曲”

优化服务“小窗口”,铸就民族“大团结”。扎实做好窗口部门的各项惠企便民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各族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以此推进人社工作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统一经办流程,打通办事堵点。聚焦各族群众办事的“堵点”和业务经办的“风险点”,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持续提升人社业务经办服务能力,用作风、效能的提升保障惠民便民政策见行见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优质服务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国家鼎力支持、帮扶企业发展壮大的温暖,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启社保、税务“一厅联办”新模式,畅通社保“网上大厅”,推行“不见面”办理,狠抓标准化、专业化、便捷化、人性化建设,推动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统一经办管理,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引进自助终端、叫号系统,优化大厅功能区和窗口布局,最大程度推动服务便民,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以“康乃馨”行动为契机,组建9支社保服务先锋队,持续深入开展“三出三进三深入”服务活动,通过送服务、送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家门,在普及人社惠民政策的同时,向社会群众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充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干部心田。(文图:刘正鹏 曹若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