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罗平县九龙街道:育好“党建引领”小树苗,收获乡村振兴好“丰”景
发布日期:2024-06-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6009

近年来,罗平县九龙街道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探索“强队伍、兴产业、筑人居”的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抓队伍“聚合力”,让乡村振兴之树“根深蒂固”。通过“招录一批、培养一批、后备一批”的方式,不断优化街道、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在年轻干部队伍培养方面,近三年,街道共招录年轻公务员7名,基层治理专干12名,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促使年轻干部见世面、壮筋骨、增才干。在驻村工作队伍培养方面,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将派出的63名驻村干部全面充实到21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队伍中,通过指派党建指导员、先进帮带后进的方式使基层党组织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信心更加坚定。在农村党员队伍培养方面,针对45岁以下的在职村(社区)干部及纳入培养计划的后备干部,开展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通过精准培养、实践历练等方式,提高大家理论知识素养和干事创业能力,让大家明白党建工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产业助攻“添动力”,让乡村振兴之树“枝繁叶茂”。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只有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才会越过越好。街道对辖区各村(社区)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逐渐走出一条符合九龙实际、地域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振兴之路。构建以劳务产业为“月产业”,以生姜、红薯、万寿菊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季产业”,以畜牧养殖和设施种植为“年产业”的“长流水、不断线”收入增长体系。“月产业”方面,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帮助贫困群众找饭碗,造饭碗,农民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有了坚实支撑。2023年全街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2元,同比上涨7.8%;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19元,增幅12.96%。“季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品,让特色产业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集聚化发展。控嘎村委会2023年种植红薯30亩,户均增收3000元,辐射带动脱贫户180余人次。“年产业”方面,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带动增收模式,截至目前,以洪社区累计流转大棚种植土地267.88亩,阿耶社区累计流转玉米种植土地603亩,腊庄社区累计流转玉米种植土地732亩。2023年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共计393.69万元,同比增量110.02万元。

人居环境“强内力”,让乡村振兴之树“开花结果”。街道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多措并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党建+志愿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动局面。建立“党工委发动、村两委带动、党员干部促动、农民群众联动”的工作机制,采取划区分片、分组轮值的方式,对街道周边区域“脏、乱、差”问题“开刀”,大家“组组有动作,户户有参与”,辖区人居环境得到提“颜”增“质”。今年以来,共清理河道11公里、沟渠13公里、道路25公里、垃圾150余吨,投入人员260余人次。二是“党建+活动宣传”,营造美丽乡村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利用院坝会、入户走访、村民小组会等宣传方式,多途径、多方式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确保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新格局。今年以来,共计开展活动宣传13次、发放宣传手册400余份。

(通讯员:陈柏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