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曲靖罗平:民族团结聚民心 移民新村换新颜
发布日期:2024-06-03    来源:珠江网    浏览:1837

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将移民后扶产业发展融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重要内容,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与民族团结创建深度融合,谱写新时代移民安置区各族群众共创美好生活新篇章。

阿岗水库一角

高桥移民新村

新房子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道路旁景观树郁郁葱葱,活动室、活动广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近日,走进罗平县阿岗镇高桥移民新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阿岗水库是国家大(Ⅱ)型水库,建设投资22.55亿元,总库容达1.29亿立方米。工程建设以来,淹没影响罗平县境内阿岗镇的高桥、戈维、乐作3个村委会11个自然村,搬迁安置搬迁群众1297户5360人。其中,少数民族230    人,如何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苦苦思索和寻觅的问题。自搬迁到移民新村以来,罗平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兼顾解决少数移民村组特殊困难为切入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技术指导果树管理

移民安置办工作人员新村走访走访

抓贯彻,促落实。罗平县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重要内容,融入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当中,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城市,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搬得来、留得住。烤烟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罗平县搬迁安置办结合当地优势,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帮助移民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投入800余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490万元,建设罗平县阿岗镇烟草机械化种植生产扶持项目,采取“后扶资金+烟草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移民”的模式,项目建成后,租赁给合作社统一经营使用,每年所获得的租金用于帮扶带动辖区内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能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当地60余名劳动力就业,增加务工收入200余万元,受益移民2400余人。

移民安置办工作人员走访群众

住得稳、能融入。为更好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生活条件,罗平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推动全县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当地彝族风情,融入民族卡通人物、石榴籽、石榴花等元素,着力打造了具有彝族特色景观亭、路灯、文化活动室,绘制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宣传墙体。积极搭建搬迁各族群众交流交融平台,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各民族节日活动等,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促进安置区各族群众和当地居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了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在后续扶持工作中,罗平县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破解“稳住、融入”等难题,利用春节、端午节、彝族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搬迁群众开展篝火晚会、彝歌联唱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拉近了各族群众的距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近五年,罗平县已累计投入移民专项资金7500余万元,包括改善移民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后期扶持项目25个,总投资9800余万元,惠及移民17000余人。

彝族群众在家休息

彝族群众载歌载舞

过得好、要发展。在实施移民村帮扶过程中,罗平县围绕“强村、富民、美村”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目标,创新后扶理念,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型”扶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后续帮扶重点,精心谋划产业项目,聚焦重点产业,通过产业引导、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种植业+加工业+销售业”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近五年,已累计实施产业扶持项目9个,投入近3400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2900余万元,带动移民群众通过发展油茶果、丑柑、渔业、烟草机械化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惠及移民7400余人,拓宽移民群众致富渠道,增加移民群众经济收入。

未来,罗平县将持续推进“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把乡村振兴融入库区民族团结工作,把推进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移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推动移民安置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许志鸿 李忠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