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
云南4人光荣上榜
他们是
↓↓↓
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王英
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有贵生
见义勇为“中国好人”:陈伟
孝老爱亲“中国好人”:于应香
他们
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以凡事不凡彰显好人精神
他们
贵在平凡,贵在力行
贵在坚守,贵在情真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四位“中国好人”
了解他们向上向善的故事
↓↓↓
王英,女,1975年4月生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村民
她用九年的坚守为“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书写了一段
“不是亲人,胜过亲人”的感人故事
王英是一名农村家庭妇女。2013年3月,她当选为永安村第六村民小组组长。在一次走访中,王英来到时年83岁的“五保户”朱连珍老人家里,得知老人从小患有脑瘫疾病,身边无亲属照顾,生活非常困难,王英便主动承担起照顾朱连珍老人的责任,一干就是9年。
九年来,王英用行动兑现承诺,与朱连珍老人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关系。
2022年11月,朱连珍老人在医院安详地闭上眼睛,享年92岁,王英在家属栏内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老人逝世后,王英主动请教当地老人,咨询后事办理细节。按照当地老人去世后的丧葬程序,在其他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完成了朱连珍老人的火化、安葬等事宜。王英用长久的陪伴和细心的呵护,让孤独老人安享晚年。
平日里,王英是一个热心热肠、乐于助人的人,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忙;看到村里有的老人身体不舒服,她总会叮嘱老人及时服药。她还帮助村里一些独居老人申请低保。
村里有一家人,母女俩不幸在一次洪灾中遇难,留下了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父子二人。王英知道后马上组织发动村民进行义捐,她自己也带头捐款捐物,并帮忙办理了遇难母女的丧事。王英助人为乐的善举得到了身边干部群众的称赞。
有贵生,男,1959年10月生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居民
有贵生从小双腿残疾
身体的残缺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他身残志坚
毅然投身支教事业帮助山区孩子接受教育
他不忘初心
开设长者班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
有贵生高中毕业后,本有机会到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教书,但他想起大山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毅然选择回到村子,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他一干就是11年,学生也从最初的三四个慢慢增加到十几个、二十多个,前后共有400余名孩子在有贵生的班里学习。
2019年,有贵生的家从山上搬迁到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他发现社区里大部分老人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2020年,在怒江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和泸水康德社区工作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有贵生创办成立了社区长者学习班。
有贵生自己担任长者学习班的授课老师,教授老年居民学习数字、常用汉字和生活小技能,带领群众开展阅读活动。有贵生还从长者学习班中挑选骨干成立长者志愿服务队,为社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书、伴读等服务。长者学习班成立4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被吸引到学习班上来。目前,学员从最初的16名发展到300多名。
在有贵生的带领下,长者学习班开办至今,已开展老年人融入新生活学习活动95场,教授课程500多节,社区受益老年人2万余人次。
坐在轮椅上的有贵生,帮助社区里的搬迁老人们在城市“立足”,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他是群众身边永不退休的“老师”,也是群众眼里的“最美夕阳红”。
陈伟,男,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农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他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不顾危险挺身救火
以实际行动兑现了退役军人
“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2005年,陈伟光荣入伍,到部队后他很快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8年9月1日,陈伟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陈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役的12年里,他先后6次参加云贵地区重大火灾的灭火任务。2016年,他还主动报名到国外参加维和任务。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荣立三等功1次。
2018年,陈伟退役后来到云南河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继续发挥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刻苦钻研业务,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升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2023年3月24日下午,陈伟所在单位隔壁的一处民房起火。听到呼救后,陈伟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提上灭火器,第一个冲了出去。在救火过程中,因屋内电器发生爆炸,站在最前面的陈伟,面部、脖子、手臂等处被突然喷出的火舌不同程度烧伤。
面对突发火灾,陈伟临危不惧,带领同事们及时灭火,最大限度挽回了群众财产损失。
见义勇为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自陈伟心中的信念和责任。12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陈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精神品格,如今脱下军装的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初心使命。
于应香,女,1973年9月生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东山乡村民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平凡的农家媳妇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十几年如一日
无微不至、无怨无悔
悉心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
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孝老爱亲之歌
于应香一直坚守着孝顺勤劳的传统美德,打理好家务,孝敬好公婆,照顾好丈夫,教育好女儿,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简朴,但也幸福。然而,厄运还是降临到了这个家庭。2006年10月的一个傍晚,于应香的丈夫麻有和外出务工骑摩托车回家时,不慎摔倒在深沟里,导致脊椎骨折、高位截瘫。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于应香没有向命运低头,从顶起“半边天”到撑起“整片天”。为了让丈夫安心休养,于应香一个人扛起了家庭重担,小到为丈夫端茶递水、做饭清理,大到喂养牲口、犁地种田,她都干得井井有条,从未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每天除了照顾丈夫,还要早出晚归为家里谋生计,闲暇时就在附近打零工贴补家用。丈夫看着她每天辛苦操劳,十分心疼,便利用木工手艺编织簸箕,出售后贴补家用。夫妻俩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始终自强自立,相互支撑、携手向前,10多年来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虽然成天忙忙碌碌,但于应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女儿。在她的教育影响下,女儿健康成长、乖巧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后会和瘫痪在床的爸爸分享学校的趣事,给干农活未归的妈妈准备饭菜。于应香一直认为:与其教孩子十句话,不如自己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让孩子从中看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正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变得乐观向上、懂得感恩。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生动诠释了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
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集中展现了矢志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
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
向中国好人致敬、学习!
为他们点赞!
云南省委宣传部 云南省委文明办 指导
云新闻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