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1234”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全力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优质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探索“1+n”模式,实现村(居)全覆盖。整合资源,建立人才库。从全县6家律师事务所、公职律师队伍和司法行政队伍中挑派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工作能力强、熟悉社情民意、擅长基层工作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司法行政工作者纳入农村法律顾问人才库,根据律师队伍发展、村(居)实际需要等,不定期调整人才库。破解瓶颈,探索新模式。积极破解村(居)法律顾问资源不足的瓶颈,探索“1+n”模式,即:1个律所挂包3-5个乡镇(街道),1个律师服务不超过9个村(居),并与乡镇(街道)、村(居)签订法律顾问服务合同,确保370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着力构筑起“一乡(镇、街道)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的法律服务新格局。同时,各律所结合本所律师专长,组建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劳资纠纷等专业团队,满足新形势下村(居)多类型、多专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党建推动,引领作示范。坚持“党建+”,打造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法律顾问“当骨干、作表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选聘法律顾问54名,其中党员律师占比30%。
推进“双线”发力,服务群众全方位。前移战线,做好“线下”服务。各法律服务单位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设立派驻点,以“定点、定时、定员”方式,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完成一批日常法律咨询解答、定期召开一次专业法讲座、接受一批委托代理本村居法律诉讼案件、与村居保持长期定向法律服务关系、调处一批村居矛盾纠纷、配合乡镇及村居开展一批法律服务活动)。拓展广度,推进“线上”服务。充分运用电话、微信、手机app等法律服务新载体,提供在线咨询、普法信息线上推送和其他远程服务,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服务。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服务群,成员包括法律顾问、所在乡(镇、街道)司法所所长、村(居)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等,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微平台。近年来,通过创建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标准,各村(居)法律顾问做到了每季度为村(居)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24小时,开展法治宣传、讲座一年不少于2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一年不少于3次。
强化“三制”管理,提质服务零投诉。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县司法行政部门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等方式,每季度对村(居)法律顾问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培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顾问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统一制作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公示牌,公示牌涵盖法律顾问的姓名、执业单位、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内容,既方便群众联系咨询,也便于群众对法律顾问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律所年度综合考核细则,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分值权重,严格跟踪考核,要求法律顾问每半年上报一次工作台账,并不定期回访顾问村、乡(镇、街道)、当事人等,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进行赋分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党政机关法律顾问聘用、法律援助案件律师指派等挂钩,以奖惩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近三年来,广大群众对村(居)法律顾问的满意率不断提升,实现了”零投诉”。
当好乡村“四大员”,争做群众“贴心人”。各法律服务单位、法律顾问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当好乡村“四大员”,切实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提质增效。当好乡村普法宣传员。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大韬、在线等律师事务所,在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乡村赶集日,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普法服务手册、现场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当好法律政策解答员。按照开展“六个一”活动的要求,进村入户宣讲婚恋纠纷、道路交通安全、防电信网络诈骗、赡养继承、民间借贷、山林土地纠纷等方面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宣讲、以案释法,面对面、一对一为群众解答疑难法律问题。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业务熟、专业强、全覆盖的优势,为各村(居)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实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当好乡村治理引导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针对基层治理、村规民约、各类民事经济合同和处理信访案件等事务给予指导和提出建议,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近三年来,全县54名法律顾问在370个村(居)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5万余份(册),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制度400余次,指导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
通讯员:汤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