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彩(左三)
陈兆彩,男,汉族,1945年12月生,群众,初中文化,1982年10月参加工作,2006年1月退休,后被娜姑镇人民政府聘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保护顾问。他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挖掘娜姑镇和白雾村的历史文化,深耕于研究与传承,为娜姑地方文物保护发掘、白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娜姑旅游开发、娜姑地方历史的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他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
1982年10月参加工作时,他主要从事文艺创作,编写戏曲、戏剧。1984年他的工作方向转向了娜姑镇的文化建设、地方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他曾用20余天的时间翻山越岭,用脚步丈量古驿道,走到古道的起点四川会理县;到县史志委、文物管理所与专家交流观点,查阅无数资料,整理娜姑镇的历史脉络。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白雾村前世今生的点点滴滴,全部“存储”在他的脑海中,陈老于1999年出版了《娜姑镇文物志》、《名镇风韵》等书籍,并于2019年主持编撰《白雾村志》。
作为政协委员的时候,陈老以提案的形式提出“安排专项资金抢救挖掘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挖掘整理民间民俗,加大对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抢救性维修白雾村典型民居住宅等较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参与了白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的申报工作,主持编制《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白雾名村保护建设项目规划》,获得云南省建设厅“2005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鼓励奖”、曲靖市建设局“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经过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评审,2005年白雾村被授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
因为有了他的努力,白雾这个小村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得到发掘,我们才听得懂那一座会馆寺庙的无言诉说,才能让我们看到“京铜外运”时代白雾村的辉煌与荣光,如今,年逾古稀的陈老先生已经成为白雾村的一道独特风景,被誉为娜姑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他坚持在讲述上传承
多年来,陈老深入基层,走遍了娜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老百姓誉为“娜姑的活地图”。退休了的他“退休不退志”,忘我耕耘、无私奉献。
讲起娜姑和白雾的历史文化,78岁的陈老依旧精神矍铄、神采飞扬、热情洋溢,像上课一样有条不紊地讲解:“娜姑的地名源于彝语:‘娜’是黑色,‘姑’是原野、草地的意思,也就是说‘娜姑’,是一块黑色的宝地。它的开发历史有2000多年了!明清时期,从这里运出的铜,曾经撑起明清两代财政的半壁江山啊!”陈老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娜姑的历史文化活教材”。
他说:“人的一生很短暂,要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在娜姑这块热土上工作了27年,曾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娜姑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讲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帮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娜姑的历史文化发挥促进全镇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他说:“娜姑这块热土有希望,值得我们这代人付出心血。所以,我虽然退休了,但仍要发挥余热,把我所知道、所了解的奉献给社会,直到身体情况不允许再做下去的时候为止”。
在陈老的心里有一本经:娜姑的旅游文化要走人文之旅、自然之旅、农业生态之旅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人文之旅,在“万里京运第一站”名号支撑的基础上,这里的彝族文化传承得好,要开辟民族风情旅游模式,大力发展民间传统手工艺、土漆、漆器、竹编等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他说,娜姑凭借着她的悠久历史,曾有过兴衰繁荣,可挖掘现代旅游资源,旅游业必将会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说起今后的打算,陈老的眼里充满希冀,他说,文化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要有新的成效才能迎接五年一次的检查复核,保住名镇、名村的称号。因此,我们仍需加倍努力,为建设名镇、名村贡献绵薄之力,这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