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凝聚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共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把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一起,创新推行“红黄绿”分层分类动态监测服务模式,通过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助力各族群众稳定增收。
新一轮寒潮即将来袭,会泽县钟屏街道木城社区网格员陈兴能,把一床爱心毛毯,送到了搬迁户姜加远家。
“天气要变了,来看看他家生病的娃娃,如果发现病情重,我们就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帮他家该送医院送医院。”陈兴能说,“冬天来了,像他家这个情况,也要送上点慰问品,表示社区对他们的关心。”
姜加远一家五口于2019年底搬迁进城安置,大女儿姜传丽从小身患多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小的两个孩子又正在读书。搬迁进城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为他家大女儿姜传丽申请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和A类低保,为另外两个孩子申请了B类低保。
会泽县农业产业园群众忙着采摘草莓
“搬进来以后,国家的帮扶政策也相当好,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姜加远说。
“红黄绿”分层分类监测模式,既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一种帮扶机制。会泽县于2021年首先在木城社区创新试点推行,将独居老人、重病患者、发生意外事故、残疾人等家庭标记为“红灯”户,实施精准帮扶和兜底保障,每周随访;对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有基本保障需求,且收入不稳定的家庭标记为“黄灯”户,实施“开发式帮扶”,解决家庭产业就业困难,进行半月跟踪;对收入稳定,且各方面风险消除的家庭标记为“绿灯”户,引导持续增收致富,进行每月监测。根据分类,姜加远家被认定为“红灯”户,除了原有的兜底保障之外,还对他家实施了就业帮扶。现在,姜加远在一所县幼儿园当保安,每月工资1800元,其妻则申请到了乡村公益岗,每月工资800元。通过帮扶,姜加远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000元左右。
“老二姜春竹现在在昭通学院读大二,老三姜显松在茚旺高中读高一。等到两个娃娃毕业以后,生活应该会越来越好。”姜加远微笑着告诉记者。
据悉,在木城社区试点开展的“红黄绿”精准监测帮扶模式,目前已在会泽县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县标记为“红灯”户的共有2594户,“黄灯”户30175户,“绿灯”户60948户,标记的脱贫户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会泽县农业产业园蔬菜初加工基地,群众分拣蔬菜
另外,为实现民族团结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泽县积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各族群众就业,筑牢持续稳定增收的物质基础。
在距离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两公里的会泽县农业产业园里,林洪金正在和其他务工群众一起,忙着种植新一批生菜。这个农业产业园常年吸纳易地搬迁及周边务工群众5700名,人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工资每个月有四千多,天天都有活干,我比较满意。”林洪金还说:“我要在园区一直干下去,供两个孩子好好读书”。
截至2024年底,会泽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人均纯收入12956.59元,同期相比增加1756.15元,增幅22.06 %。
通讯员: 邹飞 朱莉 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