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宣威:擦亮“火腿之乡石榴红”创建品牌
发布日期:2023-11-10    来源:珠江网    浏览:1603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宣威市充分发挥“火腿之乡”的优势,紧扣宣威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焦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发展定位,以“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为创建主题,不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方法,擦亮“火腿之乡石榴红”创建品牌,有形有感有效实施创建工作,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宣威市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宣威市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宣威市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群众共享共乐,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上交流、情感上交融。古驿道上的山歌节,宣威被称为“中国山歌之乡”。

讲好“四个故事”,分众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中国山歌之乡”“邓小平夫人卓琳的家乡”为载体,深入挖掘宣威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火腿文化“三张文化名片”,以“三张文化名片”为载体,用心用情讲好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火腿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主题的“四个故事”,组织各族群众1600余名观看话剧《澜沧水长》,创作彝族花灯剧《千里送鹅毛》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花灯小戏《便民道》荣获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本土原创大型花灯剧《石榴花红》被列入2024年云南省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以有感的广度,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合力。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介“道中华”栏目,组织学习、交流研讨,专班挖掘宣威史等,全市90%的机关干部、45%的各族群众从中深刻领会“四个与共”“四个共同”等理念,树牢“五观”。在全市972所学校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五百”活动,“五个认同”扎根青少年心中。开展“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民族团结示范户、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共1.2万户,“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好人”等179人,深入挖掘好邻居、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等先进人物61人,涌现出了一批如回族同胞王英十年如一日照顾汉族孤寡老人朱连珍的生动感人故事,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和谐之歌。

实施好“三项计划”,搭建各族群众“三交”平台。创新方法,以创建联盟为载体,全力实施“石榴红工程”和“三项计划”。组建以“板桥——永安——沾益”田园综合体联盟,搭建以26家火腿企业为龙头,遍布全国1500多个县的1万余个门店为网格的宣威火腿联盟,以及“双椒”联盟、“东西协作共富裕,中华民族一家亲”劳务协作联盟等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创建联盟12个,打造互嵌式“四共”精品社区9个,建成曲靖市首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加强与上海等东中部地区劳务协作,建立3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每年实现各族群众转移就业56万余人,全方位融入当地环境,与全国各地群众形成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经济共同体,500余个城市居民小区、公租房小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村企结合部各族群众实现身融心融情融,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合力。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城乡学校开展“五个认同”互动式活动317次,依托沪滇合作,搭建双向互动交流输送机制,利用寒暑假举办冬(夏)令营16期,上海市宝山中学与宣威十中开展“组团式”帮扶结对。全力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元素贯穿始终的“杨柳古驿道+火腿文化+来宾红色旅游”3张文化旅游品牌,建成各类景区(点)20余处,开发了“宣威嘟嘟”等文旅产品26个,组建“宣威花灯”“民间山歌”等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演出队伍312支,年均举办大型书、美、影展及群众文化活动2850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代表云南承办好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全国“四季村晚”8场,成功举办多届“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杨柳山歌节”等大型文旅节庆民俗活动,惠及各族群众60余万人,各族群众共享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实现身融心融情融。

打好火腿品牌,持续健康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推动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区域优势,将宣威火腿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作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建设,全力推动火腿产业园发展和“1+6”火腿庄园建设,全市26户龙头企业、1000多户从事火腿加工经营的企业和个体户,2022年实现产值104亿元。火腿产业的发展强劲带动了全市21.8万户生猪养殖户,户均收入2.81万元,实现了火腿产业全覆盖,实现肉类总产28万吨左右,生猪产能保持全国第一。同时,绿色能源、新型化工、高端钢材、有色金属、高端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的打造,花卉、辣椒等25个特色农业千亩示范基地建成,12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实施,各族群众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动,形成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经济共同体。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亿元,位列全省第12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9位。近三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7%,实现连续高速增长,各族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共同富裕基础更加牢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共栽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共享繁荣发展之果,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共同信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讯员:孔海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