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凤凰街道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从组织保障、工作创新、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化交融等方面着手,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凤凰街道常开长盛。
把牢方向,筑牢民族团结“压舱石”。“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凤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民族团结示范建设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凤凰街道创建民族示范单位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积极组织社区、企业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真正做到民族团结工作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有依据、有做法,让各级、各层、各族人民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
守正创新,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笃守正道,以新制胜。”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各民族交流共建。街道聚焦党建引领,成立街道“大工委”和四个社区“大党委”,构建“党建+网格”管理工作体系,划分74个网格,配备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整合辖区资源力量,全面推行“三转三办三上门”群众工作法,形成“多网合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各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倾听一线民声,用情解决民生问题。截至2023年,累计收集各族群众建议、意见80余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120件,充分发挥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街道用一抹抹赤诚热情的“红色”基因,积淀好民族团结之花。
产业助力,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街道以解决各民族“增收难”为突破口,带领当地少数民族围绕“一村一品”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规模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街道带领河东社区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宣威市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食用玫瑰、无土栽培草莓等种植基地200多亩,带动群众就业50多名,其中包含少数民族劳动力21名;街道秉持多民族共建、共富理念,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引导作用,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发展经济、融入集体,积极争取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312万元,其中产业发展规划投资183.86万元,将原闲置的老村委会老学校,改造为冷库、仓库及火腿腌制厂房,新建农特产品钢架储存仓库1000平方米,租赁给辖区企业,租金计入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产业增效、居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强、街道美、居民富的新路子。
整治环境,擦亮民族团结“新名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是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力保障。街道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共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主要抓手,积极推进绿美山川建设,完成义务植树4.3万株,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加大“厕所革命”推进力度,无害化卫生户厕合格率达到100%;推进城镇“两污”治理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清理河流3条22.7公里,清淤3166立方米;新增投入大型垃圾箱13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集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创建了河东社区高湾村、所乐社区小松棵、朱屯社区长坡十一组三个“三星村”。凤凰街道正由“一处美”转向“处处美”,从“环境美”转向“生活美”。
以文化人,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民族团结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凤凰街道辖区内主要有汉族、彝族、回族等民族,其中汉、彝两族占大多数,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生活方式,且辖区内有500余名彝族人民聚居在河东居委会陈湾小组高湾村。街道结合辖区实际,以乡村墙为画卷,搭架作画,精心设计少数民族特色墙绘,更直观地展现了少数民族朋友的风俗习惯;选育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扣当地文化特色,举办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如彝族年、火把节在辖区彝族聚集地高湾村举办火把盛宴、民族打跳、共唱彝歌等文娱活动,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活动“聚心”助力文化“聚魂”,让各族人民如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
(通讯员:张纾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