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宣威:擦亮生态底色展岸绿映清波 绘就“绿美河湖”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3-10-12    来源:珠江网    浏览:2537

2023年是绿美河湖建设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宣威市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突出特色、突出重点,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绿美河湖建设,用生态底色绘就宣威市“绿美河湖”新画卷。

宣威城西河发源于宣威城西的花椒青刺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北盘江支流,在城区有下关冲、费家冲、缪家小河3条支流,全长10公里,流域面积72.1平方公里,上游建有花椒、包湾2座小(一)型水库。城西河三岔河以下河段长2.72公里,由南向北至同济桥转西向东汇入北盘江。西河担负着宣威市老城区及花椒水库、美奂山公园溢流水、山地溪流的泄洪任务。穿城而过的城西河,保存着宣威人最原始的记忆,见证着宣威人的百态市井生活。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西河,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一、河长制为抓手,做好“清河”文章

宣威市委、市政府精心安排、强化举措,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压紧压实镇村河长责任,聚焦辖区河道“四乱”突出问题,强力攻坚、重拳出击,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河湖管理范围内垃圾乱堆乱放、违法私搭乱建、违法种植养殖等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坚决做到“零容忍”。累计清理包括城西河在内河道62条、214.2公里,清理河道污染物207吨,整治非法种植面积2256平方米,开展联合执法24次,河道两岸生态恢复8243平方米。

二、凸显宣威特色,做好“绿河”文章

为使新栽种的植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养护成本低,植物长势良好,坚持绿化美化种植四项指导原则。1、本土性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的需要,种植能够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2、物种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的要求。3、季相性原则: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特点,形成四季有景且特色分明的植物季相变化。4、经济性原则:优选当地及周边区域储备苗木和低成本维护的苗木。

三、依托市政工程,做好“美河”文章

城西河绿化美化工作主要依托总投资30.24亿元的宣威市西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投资为2.97亿元的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生态廊道、亲水平台等项目,规划治理河道总长5.27公里,景观总面积191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收集处置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区河道水生态,有效提升城市品质颜值,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治理目标。

四、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护河”文章

建立长效管护监督机制,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有效”转向“有力有为有能”。城西河设立宣威市级河长1名,乡(镇)级河长4名,村级河长8名。各级河长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河长、政府和责任部门的作用,加强河湖水域日常保护管理与监督检查,加强长效制度建设,切实抓好长效管理,真正做到了“常态化巡河”成“习惯”。并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监督电话、宣传牌等多种渠道开展河长制宣传工作,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库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宣威正形成浓厚的社会共治共享水生态氛围。

五、打造文化走廊,做好“用河”文章

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按照“一带三区多点”的设计理念,以西河为核心打造活力滨水景观带,沿西河由南向北依次打造都市生态住宅区、文化风景区、滨水综合商业区三个景观功能区,结合各区实际,打造城市活力生活会客厅、市民文化广场、滨水生态植物园、文化风情街、亲子互动公园等功能丰富的主题景观节点,构建一个展现宣威独特生活记忆的西河文化走廊。

通讯员:张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