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创建主题,通过“五个坚持”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铸就火腿之乡石榴红。
坚持高位推动,践行见效。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领域全过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域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推动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采取年初专题检查、半年重点抽查,年终反馈意见等方式,构建起周例会、月调度、季总结、一月一督查的“三会一督查”常态化推动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政治责任,把广大党员培养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行者,从领导核心直接推动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坚持凝聚合力,携手并进。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宣威火腿博览馆、浦在廷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火腿美食文化主题街区、普立攀枝嘎教育基地为主的“五馆两中心一街区一基地”示范带,打造了地景公园、美奂公园、拾光公园等3个主题公园,建成道德大讲堂30个,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5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99个。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带动、党群推动、党群联动的“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3200余场10余万人次,培训班386期4.6万人次,宣讲3760场12万余人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延伸,实现市乡村三级全覆盖,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格局。
坚持创新载体,赋能添力。深入挖掘宣威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火腿文化3张文化名片,用心用情讲好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火腿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主题的“四个故事”。组建宣威火腿创建联盟,打造行业创建联盟样板,以宣威市火腿产业办牵头,23家火腿企业为龙头,火腿企业遍布全国1500多个县的1万余个门店、332个10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为网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企业的生产、营销过程,让美味佳肴的宣威火腿升华为中华文化符号,让消费者有看头有买头。组建东西部劳务协作“石榴红”创建联盟,打造跨区域创建联盟样板,依托宣威人力资源产业园及在昆明、上海、深圳建立的3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宣威人社局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人社部门牵头,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站、入驻宣威的8户企业及东部5省(市)180余户用工企业结成创建联盟,全方位融入国内环境,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之果。
坚持春风化雨,沁润心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实施“三项计划”,筑牢“三交”互嵌基石。组建“宣威花灯”“民间山歌”等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演出队伍312支,年均举办大型书、美、影展及群众文化活动2850场,承办“四季村晚”8场,惠及群众60余万人。成功举办多届“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杨柳山歌节”等大型文旅节庆民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节日的欢声笑语中共同体验民族文化魅力,共享民族传统文化盛宴,共同促进“三交”。常态化开展“中华文化进校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城乡学校开展“五个认同”互动式活动317次。依托沪滇合作,搭建双向互动交流输送机制,举办冬(夏)令营16期,上海市宝山区中学与宣威十中开展跨越山海的“组团式”帮扶结对,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宣威,将爱与希望播撒在云贵高原下的乌蒙热土,全面构建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进一步以文化人、凝聚人心,以“有感”的广度,“有情”的深度,“有形”的效度,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合力。
坚持法治助力,保驾护航。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市共划分“市乡村组”网格3945个,组建375支巡逻队维护村庄治安,形成中心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应急响应圈,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六百”暖心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在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帮助、心贴心服务中不断巩固全市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将法治宣传教育同步进行,扎实推进法律宣传教育“八进”活动,各族群众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多年来无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真正让法治力量“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路,以良法善治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