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5个突出”打造全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3-09-05    来源:珠江网    浏览:5136

为进一步改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满足水库移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麒麟区在统筹区域发展、整合部门力量的前提下,从前瞻性思考,从全局性谋划,从战略性布局,以率先创建全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示范区为契机,在更高起点上统筹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麒麟区于2021年末正式启动了全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申请移民专项资金2.1亿元,整合其他各项资金2.47亿元,分年度高质量打造32个“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现已建成移民新村18个,在建12个,进入前期工作2个,年底可全部建成。目前,麒麟区移民新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部分新村被作为省、市、区重点项目推进现场观摩点,麒麟区移民新村也成了全省各州(市)、县(市、区)移民搬迁部门争相观摩学习的“打卡地”之一,主要是聚力于“五个突出”工作法。

一、突出规划引领,描摹幸福蓝图。一是深度融合谋规划。麒麟立足“三区”发展定位,将水库移民规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等发展战略深度融合,科学编制了《麒麟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和《麒麟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专项规划》,最终汇集形成促进“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与助推麒麟乡村振兴的“十百千”示范工程、“绿美村庄”、“四美家园”等有效衔接的总体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移民新村高质量发展。二是精准定位树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将“挖掘原生村居风貌、融入现代特色元素,完善生产生活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新村人居环境、提振移民精神风貌”作为新村建设的总目标,分层次、分类别推进。按照“三年行动”目标,2021年建成“美丽家园•移民新村”14个、2022年建设15个、2023年建设3个,结合32个移民新村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打造6种发展模式的移民新村,其中生态宜居型8个、山水田园型5个、休闲旅游型6个、特色产业5个、农村社区型7个、民族风情型1个。

二、突出建管并重,打造美丽家园。一是对照标准建新村。对照省办“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指标体系6个目标32项内容和市办细化的51项指标,创新推进“主导产业培育、住房安居保障、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提质、人居环境整治、自治效能提升、文化传承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八大工程,着力提升“乡村风景韵味、生活居住品质、专项治理水平”三个原生态内涵,结合群众意愿、资源禀赋和人文情怀,努力打造“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移民新村。目前已建成了以潇湘街道小碌碑村等为典型的生态宜居型移民新村4个、以东山水井村委会石板沟村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型移民新村3个、以东山水井村委会普嘎村等为典型的休闲旅游型移民新村3个、以潇湘平坡村等为典型的特色产业型移民新村4个、以东山镇新村阿楚克村等为代表的农村社区型3个和茨营镇小河村委会小海寨民族风情型移民新村1个。二是强化管理提质效。为加快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步伐,麒麟区于2021年引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委托公开招标方式选取的专业监理公司承担此项工作,以更专业的水平来推动“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高质量发展。新村建设管理采取“1+6+7”模式,即用好“1本台账”,每个项目建立一本台账,详细记录项目基本情况、动态监管等过程;坚持项目申报竞评、规划设计复核、项目包片负责、项目管理例会、竣工决算验收、项目绩效考核等“6项制度”;严把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监督、验收、使用等“7道关口”,尤在建好后的管护上,明确村组主体责任,确保新村建设效益显著持久,真正成为让移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三、突出要素保障,积聚发展动能。一是整合力量作支撑。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构建“全区统筹一盘棋、部门联动形合力、镇村主体抓建设”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新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方面,树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理念,集中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发改、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融入移民新村,避免了移民专项资金单打独斗的局面。截至目前,移民新村已累计到位移民专项资金近2亿元,撬动整合其他资金2.47亿元,(其中区级部门资金1.2亿元,企业投资0.74亿元,村组及群众自筹0.53亿元),整合各级各类项目35个,整合资金比例达55.26%,较大程度提升了移民新村打造效果。二是激发内力抓落实。在项目建设中坚持“谁受益、谁监管”的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移民群众投工投劳2.1万人次;激发项目受益村组内生动力,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管共治;每一个项目点由村、组干部和移民群众代表组成联建委员会,协助搬迁安置等部门共同抓好新村建设日常监管中的用地、用水纠纷和矛盾调处等相关工作。如越州镇老吴上坝村在旧村改造提升中,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移民群众为建好自己家园主动腾地,带头拆除自家在规划影响区的建筑,先后拆除旧房200余间,迁坟34冢,群众自筹资金800余万元,让“三堆”变成了“三园”,资源变资产,旧房变新房。

四、突出产业发展,增强致富后劲。一是挖掘资源促发展。新村建设充分考虑移民群众后续发展,挖掘各村优势资源,通过完善服务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等“筑巢引凤”,引导企业、公司、种养殖大户入驻,辐射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各移民村组发展优势产业,确保一村一品,让移民群众除了有新房住更有长足发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麒麟区东山镇普嘎村,充分利用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克依黑风景区紧紧相连、三面环山、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1.5%的资源优势,在移民资金的撬动整合下,搭建好发展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将昔日“看山愁、看水愁”的贫困村打造成高标准田园综合体、休闲旅游型移民新村,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利益联结保长效。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让更多移民“口袋”鼓起来,也让村集体有收益,保障移民群众和村集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村组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新村后续管护,让新村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也让移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潇湘街道平坡移民新村以多种方式提升利益联结实效,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年土地可增收近4000万元,同时可解放青壮劳动力500余人;多家企业入驻为该村群众创造固定中老年就业岗位150余个,年季节性临时工需求3万个;村、组集体经济收益比上年增加10万元,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收2000余元。截至2022年底,麒麟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3578元,与当地农村人均收入差距率也由2016年的19.9%缩小至1.19%。

五、突出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集中整治美环境。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移民群众有了新村,同时也要有新气象,关键第一步就是抓好环境整治硬件建设。越州老吴移民新村以推进“三堆”整治清理为突破口,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道路存量垃圾,清理后的区域,激励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危旧房屋拆除的废砖废瓦、石头木材围成菜园、花园、果园,并划定责任区、专人盯防,防止反弹,累计清除“三堆”500余处1500余吨,建成菜园200余个,生态公园1个,栽种果树、绿化苗木8万余株,播种百日菊6000余平方米,消除危旧房屋500余间,旱厕50座,新建水冲式公厕3座、户厕改造75座,整个村庄焕然一新。二是党建引领显风尚。发力组织建设,吸纳村贤、社贤、致富能手等群体成立移民新村党支部,同时充分发挥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抓好软环境建设,将乡村治理、素质提升、文明风尚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作为加强移民群众自治的重要抓手,潜移默化引导移民移风易俗。越州镇下坝移民新村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实现村组干部从“等、看、望”到“动、干、上”的转变;依托搬迁安置等部门,每年定期对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大乡土人才挖掘和培养,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增强群众创业致富技能;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矛盾包保调处制等制度,开展立家规、树家风、传家训活动,形成了环境卫生日常管护,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村规民约共同遵守的良好机制。

 

(通讯员: 陆晓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