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源县大河镇格宗村的同心广场上,一面面文化墙,一条条文化长廊展示和弘扬着民族特色文化,整个广场上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这几年来,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展示、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等项目的实施,把原来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民族特色未凸显的格宗村建设成了一个集人文、和谐、富裕于一体的美丽村庄。”格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泽宪说。
格宗村隶属富源县大河镇,全村有彝族、壮族、哈尼族、白族、拉祜族等5个少数民族,共计1022人。近年来,格宗党总支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以产业发展促民族团结,该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杨梅、黄桃、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100余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产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杨梅、蔬菜大棚、渔塘通过承包经营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拓展烤烟产业,乘乡村振兴之契机,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推进“一村一业”。
以生态文明促民族团结,通过项目建设,村里基础设施、亮化绿化美化全方位提升,建立“红黑榜”曝光栏,促进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美化生活环境,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切实将格宗村建设成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独具彝汉民族杂居示范的美丽村庄。
以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推行“红色网格”、“两网合一”治理新模式,注重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划分党员责任区为抓手,将全组301户划分为19个网格区,把宣传教育、信息收集、矛盾调处、治安防范、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民生服务等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内容,构建了“多网合一、一网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全力营造“组织引领干、领导带头干、党员争着干、群众赛着干”的良好氛围。
“我们通过先进带动促民族团结,每年10月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等系列选树活动,用身边事教育感化身边人,把文明风尚由抽象概念变为具体事例,激励教育引导民心向善,切实弘扬真善美,重塑乡村德治新秩序。”格宗村民小组组长李国荣说。
以榜样带动促民族团结,充分发挥先进带动优势,结合实际设立骄子榜,发挥引领作用。格宗村有301户1103人,其中,参加工作的硕士6人,重点大学的有20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重点大学15人。村级还议定每年利用寒暑假期,积极组织“骄子榜”大学生开展“骄子讲座”课堂,激励学子勤学上进。
格宗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找准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党建引领,着力抓好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基层治理、示范带动等工作,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张政伟 李红梅 肖警 石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