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绿美城市·马龙篇 建管并重 增绿提质 绘就新时代马龙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发布日期:2023-07-12    来源:珠江网    浏览:5253

  绿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马龙区聚焦“增绿提质”主线,围绕 “绿美、宜居、特色、韧性”要求,通过采取“3543”举措,在“筑绿、增绿、强绿、护绿”上持续发力,“千年车水马龙”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目前,马龙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85平方千米,建成区人口5.01万人,建成区内共有各类绿地274.07公顷,绿地率达40.01%,绿化覆盖率达41.90%;公园绿地面积70.6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0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46%;林荫路覆盖率84.40%,建成绿道长度6.02公里,万人拥有绿道长度1.2千米/万人。

  一、以“绿美为民”的初心打通城市堵点、增出城市温度

  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打通城市重要堵点这件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紧盯影响市民生活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先后拆除了环境“脏乱差”的区农业局对面、星乐山水苑小区门口违章建筑打造节点“口袋公园”还绿于民;化解了多年征地拆迁遗留问题拆除龙西路南门大桥、文河路“钉子户”建绿于民;将原来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和废弃沟渠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成了汇龙溪湿地公园,利用老九曲文河废弃河道建设小游园,建到居住区中间,让居民打开家门逛“公园”让绿于民,旧小区里也有大景观。一条条“断头路”突破“瓶颈”畅顺通行,一道道围墙打破“隔阂”化零为整,一处处违章建筑“涅槃”为绿地景观,打造了一个个市民可感知、能享受、爱休憩的民心工程、民生温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提交了一份份“以人民为中心”的绿美城市建设答卷。

  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腾出城市空间、绿出城市颜值

  牢固树立“拆”是为了更好的“建”,“破”是为了更好的“立”的观点,始终保持“一以贯之抓绿美、一届接着一届干”的韧劲,以财政收入小得失换取城市发展美颜值,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拆除建筑物25174平方米,增加城市公共绿地19200平方米。征收龙翔西路电力小区拆除后建设龙翔路商业广场旁游园、化建小区旁游园,打通进城“葫芦口”,打开城市空间、完善片区功能、提升节点品质;征收滨河南路旁位于黄金地段的原薄膜厂厂区建设游园,改变群众“擦墙过路”的“无奈”,将该地块打造成一个集绿色、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集散景观点;收回横山河边已出让国有土地用于公益性游园建设,将闲置多年的“荒地”变成市民每天必访的“宝地”。有舍才有得,马龙区以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责任担当,壮士断腕抓绿美,舍了一时的收益,赢得城市“颜值”、绘就幸福“底色”。

  三、以“锲而不舍”的恒心践行绿色图章、美出城市品质

  坚持把规划管控作为推动城市绿美的“第一粒扣子”,以落实“绿色图章”制度为切入点,管在日常、严在经常,从每一个项目抓起,每一次验收管起,推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将城区建设项目绿化附属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三同步”,明确每个项目绿地率指标,绿化设计方案执行专项审查,鼓励绿化苗木大量采用乡土树种,绿化工程执行专项前置验收,验收合格方能办理规划验收、工程资料备案验收、质量备案验收和房屋产权证,用每个项目的管控“绿线”守住了城市绿美的“底线”。自2014年实施绿色图章制度10年期间,马龙区共审查各类项目115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4.69公顷,“绿色图章”制度管控成效明显,筑牢了管控项目品质、增加城市绿量的“绿色篱笆”。

  四、以“美而聚人”的诚心做强全域旅游、激出城市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龙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将推进绿美城市建设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机融合,将城市“绿美资源”作为激活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进行打造,擦亮“相约马龙、有爱必达”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沈家山公园樱花谷、金澜溪谷梯田花海、马龙美食街、迎宾广场等城市“绿美资源”,大力举办菌香时、火把节、丰收节、樱花节等各类节会赛事,让镶嵌于马龙大地的青山绿水舞动起来,焕发出无限活力,体现出强劲动力。2023年3月,马龙区成功举办“樱花节”系列活动,共接待旅游人(次)34.7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254万元,既推介了城市名片,又壮大了城市经济,使本地居民获得感满满,让外来游客体验感十足,实现政府、市民、游客多方共赢共享,把绿美城市建设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绿美城市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