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富源:四“能”同向发力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23-06-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340

近年来,富源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小处着眼,实处发力,通过“四能”同向发力,推进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红色资源赋能

打造党史“教室”。让遗址“发声”,让文物“说话”,富源县依托丰富红色资源优势,深挖“红军洞”“一根拐棍”“一枚铜元”等民族团结进步“基因密码”,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旧城山红色文物收藏馆通过实物展示、实景展现、实效讲解等多维度协同,通过光、影、声、电等新技术多方式融合,让红色精神充分展现、直抵人心,增强展陈沉浸式体验,让各族群众深入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团结故事。墨红镇在富源县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遗址上,建成了普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设置红色文化展览馆、党风廉政文化展厅等,为各族干部群众追寻红色足迹、学习党史提供空间载体。大河镇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在老红军张绍清故里起铺村,建成红色文化展览馆、农事体验馆、乡愁驿站,被列为省级党史学习教育体验活动示范线路之一。

开发红色“教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纳入党员学习培训必修课。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编印《富源红色记忆》,将特色课程《红色富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作为专题辅导。开发《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长征精神》《风雨革命路 一生长征情》《民族团结同追“梦”》等精品微党课,让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有收获、出成效,推动党员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走“新”走实。

上好实景“课程”。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富源县充分利用富源县花果山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过富源纪念馆、营上镇白龙山战斗遗址等上好实景“课程”,让抗战老兵、部队官兵、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参与其中,不断厚植富源各族群众的爱国情怀。契合主题党日活动、“微党课”“三会一课”等,举办系列纪念活动1800次余场(次),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前行力量,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精品提能

承“旧”创“新”。挖掘富源文化底蕴,深入提炼富源文化符号精髓,编写《胜境关溯源》《云南富源水族文化揽要》《富源县文物志》《乐额水族文化探》等书籍,深刻阐明富源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精神实质、内涵意义和核心特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富源故事”,夯实更为坚定的文化认同。

盘“活”做“火”。富源魔芋制作技艺、“清官孙士寅”故事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沙糕制作技艺、富源牛肉汤锅制作技艺、富源县老厂镇乐额水族图腾“吞”的故事、富源木雕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市级22项、县级36项,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16人、县级34人。建成多乐原非遗展示馆、多乐原水族非遗文化传习馆、水族吞口技艺等传习所,举办非遗展示展览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50余场。“三月三”对歌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彝族民间刺绣文化节等成为富源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靓丽符号和品牌,2023年“五一”期间,富源县推出“送戏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五月文旅惠民系列活动,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119.4%,实现旅游收入3053.5万元。

传“美”创“美”。与时俱进,着力拓展美的内容,丰富美的形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富源县创作水族声乐节目《奴别恒虽》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花灯小戏《你是我的牵挂》入选全国现实题材优秀作品展演、水族说唱《活捉地头蛇》入选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节目,创作的水族传统吹打乐《呗绕咕咹》、女声小合唱《水妹》获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编排的情景剧《胜境关下念红军》、花灯歌舞《盛世再谱新华章》等节目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曲靖市农村文艺汇演。同时富源县还积极通过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等形式将文艺精品送至各族群众身边,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浸润滋养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传活动聚能

线上线下共连心。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活动载体,多元宣传教育的形式方式,构建起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实体化宣传阵地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宣传格局。打造网、端、微、屏等融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在县电视台、富源M、掌上曲靖富源频道等平台开设富源民族团结进步专栏,设计富源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识及宣传海报,印制工作手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15类10万多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打造玉顺湖公园、金城广场等实体化宣传广场、公园30处,制作宣传展牌1062面、主题灯箱524个,布设电子宣传屏580面,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性教育与生活、娱乐等方面隐性教育的结合度,多层次、多视角向各族群众进行深入广泛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宣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思想扎根全县各族群众心中,铸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

同频共振聚人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国家卫生县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体推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千家万户。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院落、主题街道,形成一批导向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阵地,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展板、主题景观共8000余块,广泛开展“文明条例我践行”签名和知识竞赛、“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专题宣传和主题培训等活动1800余场(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促进各族群众价值相通、认同相一、人心相聚。

入眼入耳更入心。通过“我们的节日”“孔子学堂”“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奋斗精神”等形式广泛开展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铸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国旗法、国歌法等法律规定,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大型文化活动均升挂国旗,按规定奏唱国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全县主要交通干道、公共场所悬挂国旗5万余面,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个体工商户悬挂国旗共2000多面,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活动600余场次。全县423所学校常态开展“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春节期间,全县主要街道、公园、广场悬挂灯笼、中国结5万多个,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通过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明实践释能

文明新风“焕”城乡。富源县充分释放文明创建工作的内生动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积极调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推进移风易俗、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互融互促,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文明校园1个,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2个、市级38个、县级125个。建立“富源好人”库,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1人、“中国好人”3人,CCTV体坛风云人物1人,获评“云岭楷模”1人、获评云南省“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10人、“最美家庭”1户,获评曲靖市“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84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63户。2021以来开展“道德讲堂”“巾帼讲堂”等活动2400余场(次)、先进典型宣讲3600余场(次)。

“百姓之家”常串门。建成富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讲堂、广场、所、站177个,不断丰富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凝聚人心的“百姓之家”,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进一步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100余场(次)。

处处常见“暖色调”。走进大街小巷,贴近民生需求,感知民生温度,富源县组织230个志愿服务团体、16165名志愿者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引导各民族群众不分你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清洁家园、文明倡导等行动,打造情暖留守儿童、文艺下乡、戏曲进乡村等志愿服务项目,把民族团结融入日常,让活跃在街头巷尾、村组社区的“志愿红”,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一抹亮眼暖色调。

(富源县创民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