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榕情脉脉”——会呼吸的“见证者”
发布日期:2023-05-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153

榕树,在南方很受欢迎的植物,可作行道树、树桩盆景等,在广西、云南等地更有独木成林的榕树景观。在高良乡,榕树更是随处可见,把高良乡称为“榕乡”也不为过,特别是在壮族传统的民族风俗中,房前屋后有种一些绿植的习惯,榕树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四季常青、枝干壮实的树种,成为壮族同胞种植的首选,日久生情,人们对榕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更像一种精神图腾,学习榕树百折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而榕树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高良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努力建设高良而奋斗的过程。

童年的“保护网”。高良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四江两河”(即南盘江南岸、清水江、设里河、凤尾河、坝林河、窝德河),河边的榕树成为高良人童年的美好记忆,下河摸鱼摸虾,榕树树枝成为鱼桶、衣物的“挂钩”,可以为无忧无虑戏水的童年解决后顾之忧,在玩累后,榕树的大枝杈又成为“天然的床”躺在榕树上,听着虫鸣鸟叫,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入睡,一直等到干活回来的父母呼喊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游子的“庇护所”。设里村委会老寨村小组建在一个“箐头”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榕树,树在村中,村也在树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离乡的游子越来越多,离家越久,那份深埋在心里关于家的记忆越模糊,但总有一棵无比清晰的榕树嵌在心里,当工作生活不易时那一棵榕树便是“明灯”和慰藉,归乡时找到那棵榕树,就找到了家。

暮年的“守护人”。坝林村委会门口有一棵400多年的大叶榕,树高18米,冠幅东西向20米,南北向22米,是过路人休息、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现在已成为古树名木保护起来,但老辈人饭后茶余还是习惯拎着板凳在大榕树下谈天说地,总给人一种饱经沧桑、落叶归根的感觉,而这棵大榕树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守着。

高良乡的榕树不仅记录着一段段历史故事,也见证着美丽乡村画卷的徐徐铺展。河边的吊桥换成了水泥桥,但榕树还在;寨子里的土胚瓦房换成了现代洋房,但榕树还在;土石路换成了水泥路,但榕树还在……这些榕树会一直记载着高良人的奋斗历程,传承着高良精神,高良人也会保护好榕树,榕树有灵,也会把这股“灵气”带给高良。

 

(通讯员: 谢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