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村三产融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4-27    来源:珠江网    浏览:1050

麒麟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和“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持续深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其中,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村围绕“壮大第一产业、巩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聚焦“五大振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突出产业带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打造戈比黑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紧紧围绕“高端、有机、绿色”的理念,打造戈比黑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白菜、青花、莴笋、辣椒、小春洋芋、中药材等作物。2022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4万元。带动就业25人。


戈比黑蔬菜基地

建设卑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物流配送中心。东山镇在已有米线、面条、包子加工坊及当地土特产收购中心的基础上,投资建设扶贫车间物流配送中心一个,占地面积600平米,集加工、冷冻、分拣、配送为一体。形成以蔬菜基地为产区,配送中心加工包装,扶贫开发公司销售的“生产-加工-营销”一条龙模式,有效解决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高度分散,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利润留给基层,提升农户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扶贫车间2022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9.54万元,吸纳农户就业16人,通过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带动农户增收10.4万元。


卑舍扶贫车间物流配送中心

推进矿村共建。积极稳妥推进龙潭田煤矿120万吨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有效做好土地征迁及群众疏导工作,稳步推进小卑舍、狗钻洞等村庄搬迁建设工程,有序输出剩余劳动力到煤矿务工就业。2022年龙潭田煤矿共吸纳全村458人就业,增收229万元。



龙潭田煤矿


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建成民族团结示范休闲广场,完成广场绿化、凉亭建设、场地硬化、路灯安装工程,铺垫青石1000平方米;新建戈比黑、塘塘子两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完善文体活动设施。绘制民族团结示范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墙体文化400平方米。推动完成农户外立面美化、公路沿线绿化亮化工程;改造村小组活动室及活动广场,做到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优美,住房安全宜居,村庄面貌改观,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建成的休闲广场


突出乡风文明,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

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设备、有活动、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建好以一个道德讲堂、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天天播报站”、一支文艺队伍、一个文化活动室为主体的“五个一”宣传文化阵地,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保洁员、绿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引导群众爱国守法、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建立“红黑榜”制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严格落实殡葬改革制度。开展“困境儿童、困境妇女、空巢老人”走访帮扶活动,在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工服务办公室,提供心理疏导、临时看护、图书阅览、电影观看等服务。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宣传活动,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声图书馆”、led显示屏等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家书屋


突出基层自治,打造网格管理新格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建马达、小卑舍两个村小组,龙潭田煤矿、牙比克煤矿两个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推进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组建村内治安巡查队伍,定期开展“三查三打一整治”专项行动;实施“雪亮工程”在全村主要路段安装摄像头76个,对全村消防、道路安全、环境卫生整治等进行实施监控调度。村组干部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在村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格,构建“纵横交错、分片包干、包户、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长效管理体系,划分网格73个,确保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将网格化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与基层组织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等活动相结合,让群众“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卑舍村监控调度中心


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卑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纽带,吸引周边脱贫户205人到露天煤矿、配送中心务工就业,切实增加困难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关注脱贫群众及易致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契机,安排村内脱贫不稳定户、低保户、残疾户、五保户四类重点对象人员40名,垃圾清运车2辆,统一服装,实行村内常态化保洁制度,确保主干道沿线无白色垃圾,路肩及路边沟渠无杂草、杂物。以卑舍党群服务中心为中转,汇总企业用工信息,及时更新务工信息,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激发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新动能。2022年实现脱贫人口本地务工141人,省内县外务工40人,省外务工49人,公益性岗位59人。

公益性岗位人员常态化清洁村内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