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翻开《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深入学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的重要内容。精读“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谈谈自身学习心得。
提起生态环境,我不由得想起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著作:《寂静的春天》。该书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用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小镇的突变。书的前半部分,对土壤、植物、动物、水源等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的讲解,说明了化学药剂对大自然产生的毒害;后半部分则针对人类生活所接触的化学毒害问题,提出严重的警告。这本书的问世,催生了世界环保运动和环境政策的发展,是唤醒公众环境意识的启蒙之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处处都在书写绿色的故事,创造了绿色发展奇迹。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要进一步坚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把准方向、咬定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就是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能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必须尽好职、履好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党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就是要采取多元有效的政策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部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给人民一个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诗意环境,让我们的春天“热闹非凡”、不再“寂静”。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稳步迈向美丽中国的美好新图景。
(作者:宣威市委编办 满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