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罗平县中医医院口腔科。科室内,目光所及之处是牙科椅上就诊的病人、周医生忙碌的身影、静静等候的患者,他们似乎也不急不躁,目光随着周医生的身影不停转动。“从今天开始,所有的零食你都要戒掉了,酸奶更是不能喝。”周吉仙医生边给小朋友做手术边“严肃”地叮嘱道。闻其声,不见其容。医用面罩里可见周吉仙主任一双慈祥的眼睛,不禁使人无限联想她是个怎样的人。
用心服务,喜乐安康情暖患者
“周医生,你每天态度都这么好?对待每个患者都一样慈眉善眼,怎么做到的?”看见周医生起来喝水的空隙间记者问了一句。“人要懂得知足常乐,看着病人进来时一脸痛苦,出去时笑眯眯的,我就很开心。”周吉仙微笑地表示道,她在病人身上找到了工作中的追求。
“别紧张,一点都不疼的,我保证……”周吉仙轻声安抚着因紧张而抗拒手术的小朋友。据了解,周吉仙考虑到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就将能够分开的三次治疗合并成一次完成,减少了病人往返次数,为病人节约了成本。医者仁心,医生不光要看到病,还应看到病人。“如果因为困难就看不了病,我会良心不安,睡不踏实。”周吉仙神情严肃地说。据她回忆,有位距医院较远的老人看病时没带够医药费,她毫不犹豫地为老人治疗,并垫付了医药费。“我当时垫付的费用就没想过再要回来,没想到第二周一大早,老人早已在门口等候还钱给我,还连连道谢,激动地说病已经痊愈了”,这双向的真心令人感动。
“我第一次找周医生看牙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现在家里人的口腔问题都找周医生看。她技术过硬、和蔼可亲、为人温和,我们都很信任她。”邹女士边回忆边说。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也是最好的动力。医院经常开展下乡义诊,但凡周吉仙参与义诊,她都会提前打电话给第二天预约看病的人,并重新约定看诊时间。一天耽误的病人往往要分散到往后的几天才能完成,周吉仙加班的情况也便是屡见不鲜的。“病人排队时不会催我,我又有什么理由说时间一到就要下班呢。”周吉仙温和地说道。
事无巨细,认真带教温暖关怀
严师出高徒,对于科室里的医护人员而言,周吉仙既严厉又温和。“我每次看诊和治疗时,都会让实习生过来看,百闻不如一见,他们看得多了自然也就多些经验。”周吉仙认真带教,常主动要求学生用心观摩。由于一些口腔疾病的疼痛会转移位置,为防止误诊,她每次问清楚病人的症状后,都会先观察整个口腔的情况,再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日常,她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对待病人要先称呼,再耐心询问症状表现,用一句简单的问候拉近医患间的信任感。“使用转向检查灯时要时刻避免直射病人眼睛。”“病人在取药后要检查是否拿错了拿漏了。”“你们要尽量记住再诊的病人姓名和外貌特征,这会让病人感到激动和温暖……”病人无小事,周吉仙都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点滴中传递温暖。
“周医生是我们科的负责人,我毕业后做了几份工作,她是第一个让我感受到工作这个大家庭温暖的人。”入职快两年的卢会说,“周医生给人妈妈一样的感觉,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还经常叫我们到她家里吃饭;在工作上,她很严格,会及时指出并纠正我们的错误,鼓励我们学习深造,愿意倾听我们的想法,给年轻人机会。”
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坚守初心
周吉仙从医以来,共有两次任职经历。1992年大专毕业之后到罗平县板桥卫生院任职,由于她的到来,卫生院并诞生了口腔科。“在板桥工作的11年时间里,口腔科只有我一个医生,因为没有换班的人,我不敢长时间离开科室。”周吉仙回忆道,“当时科室里没人和我讨论病情,我就经常向各科医生请教。”除此之外,她还学会了修理科室里的各种设施设备。
2003年6月,周吉仙被调到了罗平县中医医院,医院也未开设口腔科。“口腔科刚开设的两年里,我又成了科室里唯一的医生,有一次连着上了两个月的班。”周吉仙说,记得口腔科开业第一天,就有8个病人从板桥镇追随到中医医院看病。也许是病人信任与支持,给了周吉仙莫大的勇气,支撑着她再困难也要不断走下去。三十多年的辛苦付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与病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更甚者直接处成了亲戚。对于病人,周吉仙问心无愧,但对于孩子,她难掩眼中的遗憾。“儿子小的时候,我忙着看病,顾不上他,就经常将他放在纸箱子里……上学后就连开家长会都是请同事替我去开,我根本走不开。”她满脸愧疚的说道。
“周吉仙医生仁于心、勤于业、精于术,她是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好医生的典型代表。她时刻为病人着想,不论在正常上班还是休息时段,甚至节假日,只要病人有需要,她就有求必应。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及技术,敢于担当,大胆创新,精心带教,为医院口腔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罗平县中医医院院长刘自平评价说。
漫漫从医路,周吉仙坚持如一,始终把病人放在首位,总是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她亲力亲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坚守医者的责任和使命,真诚地用心服务病人。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李忠桥 实习生牛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