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省委书记王宁参加曲靖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曲靖市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
会上,王宁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农民增收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打实抓好,一件事一件事、一个季度一个季度、一年一年持续抓下去。要在增强基层组织力上下功夫,打通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服务农业农民的“最后一公里”。要总结推广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党组织抓产业、促增收的做法,复制形成更多的“白雾村”。
王宁书记提到的“白雾村”是什么地方?一个小小的村子为何会引起省委书记的关注?它有哪些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雾村,看看它的故事——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是云南省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其古朴的村落风貌,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遗存较多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
西汉时期,白雾村是“西南夷道”的重要驿站,也是明清时期“万里京运第一站”,至今村落格局完整,古建筑、民居、寺庙、会馆等建筑保存完好,极具中国古镇特色。
近年来,白雾村强基础提品质,在深入分析全村资源资产的基础上,确定了“梁子能源坝子菜、农旅融合促振兴”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白雾村通过精准施策蹚出了增收的新路子。
脱贫后的白雾村
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中心任务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分层分类实施增收措施
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历史文化名村闯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迎来振兴发展新生机
2021年,娜姑镇引进云南维康农业有限公司,在乐里、白雾、石咀等5个村流转6028亩土地种植绿色蔬菜,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白雾村抓住沪滇劳务协作等机遇,对全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对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一条龙”服务,“白雾施工队”、“白雾厨师”品牌逐渐壮大,年均实现务工收入5800余万元;积极与华电道成有限公司合作,流转荒山荒坡410亩发展光伏产业;争取沪滇协作资金1150万元,建设稻虾、稻蟹养殖基地1100亩,年均实现产值1600余万元;发挥坝区水利条件好、土地平整的优势,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100亩,年均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
娜姑白雾村稻渔综合种养殖示范基地 陈飞 摄
娜姑镇党委副书记蒋辉介绍说,娜姑镇根据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情况对农户分层分类,以石榴、柑橘、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主,通过基地务工、自主发展、村集体经济反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使农户融入产业发展之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9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3916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干劲十足、民风淳朴、一心致富的和谐村,主要靠好的党风、好的带头人。
近年来,白雾村全面推行“大岗位制”,实现村“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班子成员年均36岁且均为高中以上学历,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并根据农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情况,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做到了“人无一个闲、地无一块空”“人人有事做、户户有增收”,全村实现人均增收1247元。
该村还建立了以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为主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根据农户具体分类实施帮扶:对有土地有劳动力的农户,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种苗以及5万元以内的小额贴息贷款,带动260户农户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稻、小龙虾等产业;对土地少、有劳动力的农户,415人培训后进入产业基地务工,每年务工收入636万元;对土地多、无劳动力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产业基地则流转土地2000亩带动170户脱贫户种植蔬菜,户均增收3200余元;针对土地少、劳动力弱或无劳动力农户,利用村集体经济开发公益岗位20个,户均增收9600元。
云南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生态循环种养区。(云南会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白雾村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乡村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我家是老字号,三辈人都卖凉粉,真材实料,深受消费者青睐。”谢记凉粉店的女主人周永莲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现在来白雾村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节假日每天可以卖出一千碗凉粉,平时也能卖出三四百碗,收入不错。
2005年以来,白雾村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白雾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复通海会馆、楚黔会馆等古建筑,带动81户农户户均增收6100元;打造集采摘、垂钓、观光、教学为一体的复合体验园,发展土特产品15种,带动72户农户户均增收5400元。同时,深度挖掘农耕文化、马帮文化等文化元素,举办石榴文化节、重走铜运古道等活动,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带动35户农户发展手工、网店等产业,户均增收4500元。
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精准施策蹚出了增收新路子
历史文化名村已迎来振兴发展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