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朱洪良)进入广电网络十九载,他执着坚守、乐于奉献。他情系家乡,扎根基层,他从一名基层业务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网络维护骨干。一本本泛黄的工作笔记记录着他从业以来的心路历程,这些笔记本的主人就是中国广电沾益区公司菱角乡服务站网络维护员王发才。
王发才是一名“80后”,2003年进入沾益菱角乡广电服务站,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一步一个脚印从门外汉蜕变成行家里手、业务骨干。他勤学、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获得全站人员的一致公认,热情、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是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用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广电人形象。
笔记本见证广电人的持续“坚守”
初见王发才,比较腼腆,不善言辞。表明来意,王发才像抱着“宝贝”一样,抱出一摞泛黄的工作笔记本。笔记本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样式各异,但都已翻得泛黄。翻开一本本笔记本,从最初的用户交费记录,到用户详细信息(用户姓名、电话、地址、卡号、账号,密码、缴费时间、到期时间等),再到用户维修记录、故障类型、所用耗材等,这些信息不仅见证了一名基层广电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广电网络的发展和变迁。
十九载的日积月累,片区内的用户信息从“印”在到“长”在了王发才的脑海里,东家的网络账号密码,西家的费用到期时间,他都了然于心。他所负责的片区用户,拨打96599服务电话报修的用户极少,因为他们只要拨打王发才的电话,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小故障电话里指导解决,大故障第一时间上门解决。
笔记摘录1:“2018年除夕,菱角乡聂子洞村全村无电视信号,当天已处理……”
2018年除夕,刚刚下班回家的王发才就接到了聂子洞村村民的报修电话:“发才,菱角乡聂子洞村的电视都看不成了,你快来瞧瞧!”王发才二话没说,和家人打了个招呼,就带上维修工具和材料,匆匆赶往聂子洞村。
经过排查,故障原因是鞭炮炸断光缆。熔接光缆费时又费力,但为了保障聂子洞村上百户村民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王发才立刻将故障上报公司带班领导,并和同事们迅速制定抢修方案,一边抢修线路一边排查隐患,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力抢修,故障终于排除,恢复了聂子洞村的广播电视信号,顺利完成抢险任务。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王发才和同事们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了。错过了年夜饭,面对家人的“抱怨”,王发才的腼腆一笑算是对家人的“补偿”。以“岗”为家的王发才,用“坚守”诠释了独特的“年味”。
广电基层服务站的工作是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的,往往人们最悠闲放松的假期却是收费站最繁忙的时候,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王发才始终坚守岗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严格按政策文件执行收费工作,不断增强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这样的持续“坚守”,王发才也早已把“家”搬到了服务一线。
“看电视找王发才”彰显群众信任
笔记摘录2:“2021年1月12日夜,大雪,赤章村张**老人家的电视无信号,当天已处理……”
2021年1月12日夜,大雪,王发才突然接到赤章村一位老年用户的报修电话,一看电话他便知是独居老人张大爷。
张大爷的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老人与电视为伴,排解孤独。夜已深,同事们又相距甚远,他便喊上妻子一起,带上维修工具和材料就赶往赤章村张大爷家。雪夜里,冒着风雪严寒,妻子打着手电筒,王发才仔细排查故障,很快张大爷家电视信号恢复了。此时夫妻俩的帽子和衣服已被雪花染白。
“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永远不停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王发才和同事们始终坚持着“小岗位、大责任“的工作理念,始终保持着“随时待命”状态。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风吹还是日晒,只要用户有需要,用户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保障群众线路、信号通畅。
用户心中有杆秤,服务是定盘的星。王发才从最初骑摩托车走村串户维护,到现在的驾驶的运营维护面包车,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眼中的“靓丽风景”,王发才和同事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看电视找王发才”已经是服务片区群众的共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沾益区菱角乡服务站服务菱角乡13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的广电用户1500余户,仅有4名员工,服务范围广、用户多,每名员工既是运维员,还是营业员,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菱角乡服务站用户保有率一直保持在91.10%以上,在沾益公司8个广电站中排名第一。而王发才所负责赤章、聂子洞、水冲、刘家庄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的用户保有率更是达到了98.75%以上,并且用户均为“高清+宽带+互动”融合套餐用户。
【后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匠心守护,初心如磐。一本本工作笔记,记录了王发才19载春夏秋冬、19载摸爬滚打、19载初心如一。他用一片深情扎根在他深爱的广电事业上,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将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贯彻得淋漓尽致,与绵延的中国广电同呼吸、共命运,用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书写着中国广电人立一业、用一心、逐一梦的匠心华章。他是中国广电的护航者,是一名中国广电工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