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萍,罗平县中医医院老年病与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云南省基层名中医。1986年毕业于玉溪卫校中医士班,她始终以谦和的态度、坦荡的胸怀、高超的医术奋战在临床一线,用医者的平常心传承着中医药学术及文化精髓,积淀成为基层医生的模范,守护着群众的健康。
悬壶济世,矢志杏林践初心
“我们搭档13年了,她一心为病人考虑,加班是她的常态,她几乎没有在12点准时下过班,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早已满头银发,生活大部分时间全在医院,即使生病也不例外,不会轻易请假,好似那不到一米六且瘦弱的身体里有用不完的能量一样。”护士长李桂芳说道。
“身有救人医术,心怀济世仁心。”这无疑是周晓萍的真实写照。她秉持着悬壶济世的初心,治学严谨、平易近人,不管多晚多累,都热情接待患者,哪怕是电话咨询,她也会热心告知,在患者中的口碑很好。“我和周医生认识已经六七年了,我们和她像是亲人一样,她为人谦和,医德也很高。”采访中,前来送锦旗和鲜花的刘女士说,“可以说是周医生救了我,这两年我在各个医院穿梭,见过太多医生,但这里最让我感受到温暖,今天是特来表示感谢的。”
她常说:“患者看病不容易,忍着身体的病痛和心理的压力来求医问药,只要他们方便,我麻烦点、多吃点苦都没什么。”多年来,她瘦小的身影在人们的视线中频频穿梭,即使这般年龄也一直亲力亲为,大到管理科室,小到服务病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着光和热。“那些年医院只有一个大内科,整天忙得连觉都睡不了,根本没时间顾家,尤其对儿子,我很是抱歉。”提及家庭,周晓萍眼神中满是愧疚。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却因为工作需要,没办法陪伴和照顾家人。她错过了孩子成长的点滴,就连孩子穿多大的鞋子、多大的衣服、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朋友总会调侃她“当母亲不称职”。“我的生活全在工作上,老母亲现已93岁了,这些年因为工作,她对我有很大的意见,其实也是心疼我,逢年过节家人聚集,缺席的总是我……”作为医生,为了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她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虽有遗憾但却无悔。
学无止境,守正创新博突破
周晓萍在实际工作中既遵古训,又不墨守成规,注重实效,医术精良,36年的一线历练,她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开展临床工作。她通过学习医学经典、良方要诀,总结研读、广纳精粹,强化知识理论基础,做到守正创新。
她曾到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吸取名家精华,曾先后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通过学习和大胆实践,她率先开展火针、董氏奇穴针法、中药封包治疗等多种方法的临床运用。“她精通中医诊疗技术,特别在妇科杂病、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病、胃肠病方面形成了独到见解,看病用药准确、效果好。”医生庞金秀说,她常年坚持门诊,每年门诊量都在一万人次以上,好多患者是听了别人介绍,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找她看病。每月都要参加“中华五千年 首诊看中医”品牌日活动及下乡义诊,受益群众上万人。她还对科室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指导带教,把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能。
医德高尚,不负使命守健康
医者德为先,不管有多高的医术,没有“德”是做不好医生的。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时,周晓萍到了申请退休的年纪。她认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若交了退休申请,那是临阵逃脱……她选择继续坚守。
周晓萍作为基层医生,特别注重为患者节约医疗成本。她总是说:“便宜的药能治好就不要开贵的,没有必要做的检查就要省去,好多农村的人是不得已才进城来看病的,他们挣钱太不容易了,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工作中,她亲切的笑脸、鼓励的眼神、简单的问候语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她会与相关科室沟通,尽量让患者当天返程。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他经常为其垫付诊疗费,发动大家捐款救治。
“周晓萍医生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声名远扬的苍生大医,她专注于学医行医,不贪图名利富贵,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学习医学知识和服务患者,是淡泊明志、清心寡欲、宁静致远的好医生。她相信中医、热爱中医,带教了一大批年轻人,是医院最有代表性的德馨艺高的学术带头人。”院长刘自平评价道。据悉,她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获曲靖市总工会“巾帼文明标兵”称号,2016年获曲靖市首届“最美劳动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授予“云南省基层名中医”称号,2019年被授予第一批“罗平工匠”称号。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周晓萍对于中医始于兴趣,终于奉献。她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成为一方名医,诊室里挂满的锦旗是患者信任的最好证明。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壮举,有的只是36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济世救人,用实际行动把医者的温暖送到患者的心中,让中医事业充满“温度”。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李忠桥 实习生李析恬)